孟元先前怕他将她丢進哪一個地獄裡去,實是情有可原。
他繼任後接管冥界十大地獄,地獄原是讓那些在人界作惡之人吃點兒苦頭的。但在他的手上,十大地獄派上了不少别的用場。
二十萬年前冥界并不安定,貪官惡吏為虎作伥、牛鬼神蛇四處橫行。他即位之後便幹脆利落地收拾了一幫人出來。
罪大惡極的斬首了,次一些的流放極寒之地,再次一些的,便直接送去地獄裡頭嘗嘗滋味。
地獄裡的酷刑繁多,有處處狂風怒雹雪虐冰饕,也有将身體裂成如花瓣一般的。所謂刀山火海不過是普通之流,故而對于十大地獄,人人皆懼。因為在地獄裡頭任誰都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為顯整肅冥界之決心,送那些人到地獄時他親自去觀了禮。
他去了,冥界百官乃至地方高門望族之人亦浩浩湯湯跟着去了,場面不可謂不宏大。
那些人受刑時的尖利慘叫不亞于冥界裡怨氣最重的厲鬼,三十六層刑罰一層層受過去,饒是那些看慣了生死苦痛之事的人物有幾個也驚得臉色發青,更何況是那些大族裡頭沒見過什麼大場面的公子小姐們,以及做平頭百姓的鬼卒鬼吏。
他卻坐在龍椅上靜靜地看着,偶爾還抿一抿道明遞上的一盞茶。
爾後便傳出來他冷酷無情、殺人如麻雲雲的名聲。
部裡頭的大臣提議将傳播這番大逆不道的言論之人壓一壓,他否決了。
他不覺得這有什麼,外人說實話,難道也要捂住他們的嘴不成?他冷酷無情是真,殺人如麻也是真,他們隻需要知道他殺的人都是該殺的便好。
後來他回想起當年之事時,甚至覺得地獄刑罰仍太輕了些。即便是煉獄之苦,卻也比不上輪回之苦的一分一毫。
煉獄之苦在骨在肉,而輪回之苦卻在神在心。
他做北陰大帝的時候恰恰十七萬歲,卻已然在此時看淡生死,全是托了那十萬年輪回的福。
五百七十六世,生五百餘次死五百餘次,便在此中悟了生死之道。
生也好死也罷,不過是人的執念而已。
他的降生是命,任北陰大帝一職亦是命。自他初即位那番雷霆手段之後冥界大定,再未有大的波瀾。
爾後二十萬年裡的日子大抵相同,便這樣細水長流的過着。偶爾旁生些什麼事,倒像是平淡生活中的一點兒趣味。
近年來他鮮少親自打理冥界事務,早些年還日日将所上的折子一一批閱。
那折子的内容參差不齊,有的大臣月月遞折子來問候他,問他吃好睡好沒有?便連進貢些瓜果都要特地寫個折子上來?玄冥批一句:勿要遞廢話上來。
大臣們仍我行我素。
後來他便将折子先讓道明看過,再撿要緊的送到九華殿來。
六界安定,冥界井然有序,其實無甚要事要勞動他。最大的事情僅是萬年一次的開個朝會,讓那冥界十八部大臣連同十殿閻王聚上一聚。
其實本也沒有這個必要,但是奈何有些老臣堅持着,言君臣須多見見面方才有利于冥界大治雲雲。
治理冥界同玄冥而言不過是下一盤最簡單的棋,無須他多費什麼心神。
十七萬歲的時候他的修為已入無人境,天上地下可與他稍比試者屈指可數。此後二十萬年裡閑暇,平日修煉更是讓他再上一層,六界之中難以有人比肩。
若說曆劫之前,他與旁的神仙沒什麼不同,隻是身世稍不同些。
但十萬年曆練之後,他便與常人有天壤之别。他無甚欲望,财色名食睡五欲皆無,唯一的追求便是安定冥界。
他雖曾是靈山弟子,受過準胝觀音和地藏菩薩的恩澤。但并不執念于成不成的了佛。地藏菩薩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瞧着眼下地獄裡頭還擁擠的很,自己也無意于在此路上争一争,故而萬事皆随緣而就,成佛亦是如此。
如今他三十七萬歲,已脫四住、出三界。雖仍屬凡位,但若是往後的幾十萬年也如此,便能分斷無明,心得開悟,直至最後無明斷淨、究竟成佛。
他本沒有這個打算,若是自然而然就成了,那倒也是個好事。
但近三萬年來他的靈力竟出現不少波動,雖然未傷及大體,但玄冥直覺事情并非如此簡單。
他有着預事之能,細細推算卻僅能得出個模糊的預知——冥界将有大事發生,而這事到底是什麼他卻推算不出來半分。
靈力波動恐怕也與此事有關。
往後之事不可測,但從前之事仍可得,靈力波動大抵與未了的因緣有關。
他細想了許久,十萬年輪回一重苦都沒有少受,想必此處沒有出錯。爾後他便一直在冥界,既無六親、相交甚少,何來因緣?
自察覺之日起他便一處一處推算,推至情緣一處時,心下覺得有誤。
大抵是在這兒出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