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天變不足畏 > 第62章 戲弄

第62章 戲弄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砰——

書童順從唐直講指令,明善堂大門應聲而閉,諸學子靜寂,講堂内落針可聞。

與那些隻顧低頭講書的學官不同,唐直講好諷時事,常在授課中插入時近新訊,也願意聽諸生各抒己見。

事關朝事,為免閑話,大門一關,意思便是——今日讨論隻傳于明善堂内,諸生無須顧慮,莫拘小節。

磴州案情并不複雜:磴州一少女在為父母守孝期間,被其叔強行許配給同村一名為阿大的男子。少女不願與之結親,在夜間阿大睡覺時潛入其家,對阿大砍了十餘刀,傷不緻命,阿大最終被砍斷一根手指。不久事發,女子被捕後主動交代了罪行。

案件事實極為明晰,兇手業已伏法,似沒什麼讨論的餘地?可出乎意料,磴州案全然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地方縣衙以謀殺親夫,判處女子死刑,州府未予核準,而後連連上報至審刑院、大理寺,最終落到刑部。

此案掀起不小風波,各方争執不下,台谏便奏請将案件交予翰林學士讨論,官家允準,令時任翰林學士景彥、夏揆同議此案。

誰知半月過去,直到景彥身受拔擢位列宰執,案子依舊沒讨論出結果。

聞竹眸光極深,再次陷入深思。

令此案陷入停滞的,恐怕不止是律法問題。

一生員打了頭陣,懶洋洋的聲音在堂中響起,聞竹擡眼看去,隻見柴生抱臂于胸,懶散道:“何其明了?這女子蓄意殺人,殺的還是丈夫,更有悖三綱!大邺刑統既有明文,法不可廢,自然當絞!”

柴生此語一出,衆人議論紛紛。

聽柴生這話,聞竹不由得冷笑,若天下人都這樣斷案,恐怕絞刑架日日染血,終年不得閑!

“恕某不解,君所說‘夫婦’,從何而來呢?”

柴生斜瞥過來,見反駁者是聞竹,面色刷地陰沉下來。

聞竹卻滿不在乎,既已經撕破臉皮,又何必維持所謂的體面?

“第一,女子父母去世,婚姻為其族中叔伯所迫,非其本人所願;第二,喪期許聘,母服未除,依照律法,婚姻更該無效。你所謂的‘婚姻’,始于強迫,又違反禮法,若歸于有效,該何其荒謬?”

若婚姻有效,女子行為則要被視為“殺夫”,屬十惡重罪之一的“惡逆”,須得重判。依大邺現行律法——十惡不得自首,減刑更是無望,女子必死無疑。

她首先要駁斥的,便是柴生所雲,婚姻有效的論調。

聞竹下了結論:“無婚姻便無夫妻,故而——當以凡人論,無‘殺夫’一說。”

柴生學藝不精,被劈頭蓋臉而來的一通話直接噎住,當着衆人,頗覺失了面子,臉漲得通紅,正要吭哧吭哧從喉嚨裡吐出些話來,又被一道清晰洪亮的嗓音截住。

呂嘉惟起身道:“我贊同聞修之的觀點——此外,就算依民間習慣,也得是六禮畢了,才算夫妻呢!”

聞竹滿意颔首,這樣一來,“殺夫”論調從法理和習慣上都說不通,自然站不住腳,不攻自破。

嘉惟轉身面對柴生,補上一句:

“還未親迎,當不當正不正,算哪門子夫妻?‘昏有六禮’,小兒都知道的事,柴兄怎能忘記了呢?”

周遭傳來細密的嗤笑,柴生臉紅如豬肝,幾欲當場發作,聽得呂嘉惟繼續道:“再者說,官家曾明發诏令——‘謀殺已傷,按問欲舉,自首,從謀殺減二等論’,便是為防壅塞自告之路。大理寺依此作判,免女子死刑,呂某認為,并無不妥。”

聞竹和呂嘉惟相視一笑,在這個案件上,二人顯然站的是相同立場。

對此案,朝廷上也分為兩派——一派以景彥為首,贊同大理寺的判決,主張罪可首,當輕判。另一派則以翰林學士夏揆為首,贊同州縣的判決,主張判處女子絞刑。

能站在官家前論辯的,哪個不是混迹官場多年?哪個沒有七巧玲珑心?個中心思籌謀、利益糾葛,難以一一言說。

若比照朝廷上的論争,聞竹和呂嘉惟自是贊同景相公一派。兩百個人便有兩百條心,太學中又怎會缺少夏揆的支持者?

果不其然,呂嘉惟話音剛落,一道疑惑的聲音傳來:

“但大邺刑統也的确明文:‘於人有損傷,不在自首之例’,君所言自首诏令固然是為鼓勵犯人自首,刑統卻怎能因之偏廢?磴州一案,這位女子境遇固然可憐,又并未造成嚴重危害後果,情理相合,或可對其網開一面,允許其自首。但日後若再有類似案情,那些窮兇極惡的兇徒也要據此提出自首減刑,是否也失了偏頗呢?”

“一面是刑統明文,一面是官家诏令,矛盾時又該以何為準?”

衆人循聲看去,說話的是紀宣。

聞竹思考他方才所言,顯然,紀宣認同的是另一種觀點。

聞竹望着他,一時想不通,還以為以他心軟的性子,會贊同輕判的論調?

她挑了挑眉,先存幾分驚訝,想了想,又不覺奇怪。

君子和而不同,就算幾人要好,本質裡是截然不同的性子,平日對事看法也不盡相同。

他們明白這點,也能欣然接受。

思考間,生員的讨論繼續進行。

與朝堂論争相似,太學生們的觀點論調也分為兩派,太學裡總歸更自由些,諸生各抒己見,時有精彩之處。

唐直講手中似始終握着那縷風筝線,就算偶有偏離,他總能巧妙而簡潔地将論争撥回正軌。

兩派觀點對峙,難分伯仲。聞竹大有興趣,耐心聽着,既已決定不再藏拙,她自然也不懼于随心表達觀點。

她方結束一段發言,董崇雲默契地接過。她正要坐下,不知是否是錯覺,唐直講身後的高大屏風裡面,忽然映過一道熟悉的剪影。

是誰在那兒??!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