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王喜鳳的花銷并不大。宮裡每月自有用度配給,需要額外花銀子的地方不外乎開小竈,給宮人打賞,要不就是花錢搭路子買消息或者封口。其中最後一項最費銀子,最容易落下把柄,她也最不願意涉足,故而預算全都省下了。
若不是她怕突然說不用送銀子進來,賈家人會腦補出八百場BE戲碼,她才不接這麼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想花還沒處逛街的玩意兒。大概也隻有在當下,她才能體會到“錢夠花就行”這句話的含金量。
當然,銀子總會有用處的,封妃之後不還往府裡賞了銀子去打醮嘛!這不就派上用場了?
年底各種奇葩大賞過去,王喜鳳在其中不過是打醬油的角色,聽人聊聊閑篇,散場後做做閱讀理解,日子如流水般絲滑。
嫔妃們也不是真吃飽了閑的天天挑事兒,平日裡都是陰陽怪氣的高手,耍花腔多過動真火,怎麼也不會撕破臉皮幹起來。而暗地裡搞事總要有所圖,且所圖不小,否則為一點點小事調兵遣将,很容易露出行迹引火燒身。
這些倒是次要,最怕的還是替人作嫁,誰也不是舍己為人的菩薩。與其說後宮諸人有手段,不如誇演技人均絲絲入扣深入人心。
王喜鳳很慶幸自己曾經曆了多番人文熏陶,甚至抵住了養老的寂寞,這才在一衆影後們争奇鬥豔大飚演技的名利場中保持最基本的淡定。
其實當前的後宮還算穩當。畢竟經曆了上一代奪嫡之慘烈,是個後來人都懂前車之鑒。當今不是個草包,更是早早布局,連賈家這樣的開國勳貴四王八公們最後都被軟刀子割肉收拾得服服帖帖,心機手腕可見一斑。這種狼人怎麼可能允許後宮脫離他的掌控?
皇後寶座穩如泰山,後妃們各有奇招,百花争春,隻要不過分,皇後基本睜隻眼閉隻眼,說不準皇帝就愛她們那些招呢?内心争風吃醋表面雍容大度是當皇後的必修課,懂的都懂。
因站在食物鍊頂端的夫妻倆端水技術滿級,整個後宮基本沒出啥大事,更沒有恃寵而驕又上不得台面的笨蛋美人出來秀智商下限。明顯這後宮裡進誰是經過層層篩選的,亦或者沒腦子的都倒在了作死的路上。
王喜鳳有這麼一個相對穩定的生存環境,已經在感恩。畢竟人生處處有意外,變量太多容易打亂節奏,也會幹擾判斷。她很懂得及時行樂,這輩子大概率是不用養老了,不如趁年華正好多享受當下。她倒是想再學學别的,可宮裡一言一行都落在旁人眼裡,搞些有的沒的跟作死沒兩樣,不如消停點。
王喜鳳保持着很好的作息規律,行止有度。隻是不愛人近身伺候的毛病仍在,除了留抱琴,餘者要麼到院子裡做事,要麼到房門口聽吩咐。總之,身邊人太多晃眼,她不愛看。
這就導緻各房安插進來的眼線基本摸不到她身邊。當然,她出門的時候帶着抱琴,旁人自然能在這個空檔大顯身手。隻是王喜鳳本就多一次警惕,哪怕是複盤用過的稿紙,她都會同練過字的廢紙一同燒掉。
誰還沒個愛好啊,練字嘛,滿意的留下來,不滿意的自然就燒掉了。誰也不會讓自己的字迹輕易流出,以免為人所乘。
如今,她的腦子裡塞滿了思維導圖版的後宮嫔妃譜系關系圖,再配上各種抓馬事件,腦子沒打結真該感謝她多年的應試教育經驗。隻能說慶幸大BOSS并不是廣納後宮的酒色之徒,省了多少功課!
看多了嫔妃鬥嘴,她都快成微表情研究大師。雖說大部分時候影後們的表情管理都很不錯,可但凡是個人,就有破防瞬間。她也見識了好幾回破防名場面,從而解讀出許多人通過面部肌肉表達的内心世界。
這樣的場面見多了,也能看出各人的逆鱗所在。又或者腦洞開的大一些,這些破防裡未必沒有順水推舟的。作為一名懂事的吃瓜群衆,她從不輕易下結論,保不齊就有反轉呢?
尤其是在後宮這個大染缸,将計就計的挖坑王者不要太多,配上精湛的演技,反轉輕而易舉。王喜鳳已經不止一次在大腦裡對原瓜版本進行修正。習慣了習慣了。
由于大BOSS的後宮相對平靜(不動聲色),可能每個人都有好幾副面孔,明面上根本對标不到嬛嬛那邊的腥風血雨,王喜鳳也就抄不了功課。她隻能自己總結經驗教訓,根據危險等級将高位的嫔妃們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