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種種,賈府的氣氛持續低迷。
賈母的小心肝心情不好,雖然在賈母跟前少不得要裝一裝,可離了賈母,便能牽動許多人的情緒。而賈母自己更是心神不甯。
若說秦可卿是她比較喜愛的重孫媳婦,而且年紀又輕,這麼個病法讓她有些痛心,那林如海的病真就觸到了賈母的隐憂。
賈家子孫都沒什麼官運,若要保持這樣的富貴,姻親的幫扶是少不了的。不然賈府也不會将一些軍中資源傾斜給王子騰。兩家聯姻,就形成了利益捆綁。當年賈家選擇與林家聯姻,正是看中了林如海走文官的路子。賈母想将寶玉和黛玉的姻緣做成,是為黛玉的終身,也是為寶玉的前程。
若林如海一病不起,賈府又失一得力姻親不說,兩個孩子就越發艱難了。
此外,鳳姐的心情也不咋好。賈母給賈琏派差事,自然是看重他。可這揚州一去不知何時回轉,江南多美人,賈琏又是個葷素不忌的,還不知要惹出多少風流債來。便是排除這些,光是大冬天的要出遠門,便平白讓人操許多心。異地他鄉,衣食住行人身安全都是重中之重,一樣都不可輕忽。雖說身邊伺候的人都是帶齊的,終不及家裡安逸。
往常賈母愛熱鬧,小輩們見老太太興緻高,便會陪賈母說說笑笑。如今變成了打卡即走,誰都沒有聊興。小孩子最懂得看氣氛行事,自然能遁則遁。
這一番變故并沒有影響到王喜鳳的日常生活,社交減少,修煉自我的時間自然更加充裕。雖然三春同住抱廈,可都不是外向活潑的性子,平日裡各做各的事情,并不吵鬧。
迎春愛打棋譜,王喜鳳偶爾也舍命陪君子。這完全不是自謙的說法,下棋費腦力,而王喜鳳最怕這種燒腦的藝術,跟夫子也就學了個入門。她隻是想陶冶一下情操,并沒有絞盡腦汁的意思。
迎春見一向要強愛鑽研的三妹妹露了怯,倒覺得可愛。她性子安靜,不争不搶,不存在嫉妒姐妹比她強的想法。隻是好強的三妹妹挺難接近的,還是有短闆的三妹妹更接地氣。
黛玉回揚州,寶玉也不常在榮慶堂流連。除開早晚給賈母王夫人請安,其餘的時間都不怎麼呆在内宅,他身邊大把狐朋狗友要邀他吃酒看戲找樂子。
寶钗能串門的地方隻剩下了三春合住的抱廈。不管内裡如何,王喜鳳明面上都要擺出歡迎之至的樣子。這不僅僅是待客之禮,更是要給王夫人面子。
趙姨娘才不管中間的彎彎繞,不論三姑娘此舉是為了什麼,總之皆大歡喜。
起初王喜鳳也覺得時不時要招待客人上門,挺耽誤事,到後來便習慣了。古代仕女一輩子能出幾次門?絕大多數時間都困在内宅方寸之地,為了生活勾心鬥角。這也就是她們還沒及笄,正是最無憂無慮的時候,才有閑工夫聚在一起玩耍。
王喜鳳代入社交萎縮到快要自閉的古代仕女,竟覺得有寶钗來扯閑篇還挺能排遣不能出門的寂寞。
寶钗極重禮儀規矩,行事也大氣,可家中畢竟是商戶,又随薛姨媽一起打理家業數年,在許多方面都比賈府這些被養成傻白甜的姑娘們老練。她從來不提家中生意相關,即便姐妹們興緻上來無意間問起,她也是想方設法将話題繞開。
如此幾次,是個人大概都能留意到她的避諱,便都善解人意地抛開自己的好奇心,轉而聊唐詩宋詞人生理想,或者讨論下最時興的絡子打法,分享女紅技巧等等。
當然,這種話題照例不符合想聽新鮮故事的惜春的口味。可她也在漸漸長大,再不能跟前兩年一般扭頭就走,隻得熬性子。
李纨雖領着照管小姑子的任務,其實兩邊的交往并不多。她身邊隻餘賈蘭這麼個親近人,一天十二個時辰盯着都不嫌多,哪裡有心思照管旁人?即便賈蘭如今每日都去學堂,李纨也沒有想教導小姑子的意思。這種燙手山芋,教好了應該的,教不好反倒落埋怨。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