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陳敬,見過趙大人和李神醫。小人與趙公子一直極好,公子染病,小人一直想出一份力。方才小人在想,既然下毒之事與飲食無關,會不會是那女子在茶社的香料之中做了手腳。剛進茶社之時,小人曾聞到一股淡淡的幽香,似是檀香的氣味。不過小人後來又想,我們幾人和公子一同進入,如果真要中毒,那必定是一起,不會隻是公子一人着了道。”
說話的是幾個混混之一,這人方才倒是不曾多說話,看起來在這幫混混之中也顯得再平常不過,但推理起來倒是有模有樣,讓趙鴻和李仁刮目相看。
“陳公子所言甚是,你說的有理有據。其實這些老夫也想過了,而且如果要在香料之中下毒,那這麼多茶客豈非個個都要昏倒?所以小兒中毒之事當與茶社之中的檀香無關。陳公子觀察細緻入微,對小兒的關懷老夫這下謝過了!”
趙鴻見這陳敬說話有理有據,頗有一些見地,又是真心關切他的宣兒,言語之中自是客氣許多。
“大人不必客氣,公子中毒之事也許并非那茶社女子所為,但不妨傳來問話,公子昏倒之時,她離得最近,讓她跟李神醫詳細說說當時的情形,也許對診治會有幫助。”
“陳公子提醒的是,讓她跟賢弟說說宣兒昏倒時的細節,也許就能查出病因來,賢弟你說對也不對?”
看着趙鴻充滿期待的目光,李仁除了點頭還能說些什麼呢,這微如星火的希冀至少還能繼續支撐趙鴻。
趙鴻略微思索了一番後,便叫來了管家,讓他去“陸羽茶社”之中請來那名女子,并且一再叮囑管家要客客氣氣,切勿驚擾了人家,他趙鴻并非仗勢欺人之徒。
其實方才他也想過要不要差遣捕快将女子帶至府衙,畢竟查案問話在府衙之中顯得更有威懾力,得到的答案也更為真實可靠。
但細細思慮終覺不妥,李仁已經排除了此女下毒的可能性,那麼女子并未有作案嫌疑,無緣無故将人帶至公堂之上,一個姑娘家,本來生活已非易事,如若再背上下毒害人的風言風語,那他趙鴻罪過可就大了。
盡管愛子病重,但趙大人為官處事的基本原則還是依然不會忘記的,不能為了他的一己私欲而置百姓于不顧。
管家匆匆出了門,其餘人等除了等待也别無他事可做。
其餘混混都用歆羨的目光看着陳敬,心想這小子平時悶聲不響,這回倒是讓他出盡了風頭,以後趙公子做大哥,恐怕他就是二哥了。
當然傳喚茶社美人前來問話的主意他們倒是舉雙手贊成的,能不能問出個究竟來倒不一定,但能見見女子廬山真顔卻是他們萬分期盼的。
見了知州大人,總不能繼續黑紗蒙面了吧,到時候他們幾個再對女子的身份來曆質疑一番,想必趙大人必會讓她摘掉面紗。
這些混混一想到能見到美人容顔便激動不已,要不是趙鴻在場他們不敢放肆,恐怕都要笑出聲來。看來這兄弟情義與絕世美人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他們都快要忘記身染重病的趙宣公子了。
茶社與趙府并不遠,在那些混混想入非非之際,管家已經氣喘籲籲跑回來複命。
管家一人前去二人回轉,但帶回來的并非妙齡少女,而是一名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難道此人跟茶社女子有何關聯或是知道什麼内情?
趙鴻甚是奇怪,管家平時做事認真,從不馬虎,想必他帶回此人必有原因,未曾責怪,而是倒了一杯香茗讓管家坐下來慢慢禀報。
管家胡亂喝了一口茶,知道老爺着急,立刻回話,這麼多年的主仆,互相之間還是非常有默契的,他知道老爺心中必是疑問重重。
“老爺,事情是這樣的,我到了茶社,并未見到有什麼女子,跟跑堂的小哥亮明了身份,說明了來意,那小哥也不敢怠慢,連忙從裡間喊出了管事與我答話。這位便是‘陸羽茶社’的金管事,他告訴我那名女子确是這茶社的掌櫃,但茶社開張三月有餘,她卻極少在店裡出現。我怕自己說不清楚耽誤了公子治病,就把金管事一起叫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