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楊如意喜歡攢局,他經常陪同一塊,因而汴京城裡身份顯赫的夫人,他皆認識。
“那可認識一個姓宋,名為奉儀的?”黃蓮香問。
鄭璟想了想,搖頭,“不曾聽過,這是何人?”
黃蓮香道:“一位幫助過我的貴人,若沒有她兩次幫我,我想我應該不會走到此處來。”
第一次,她萬念俱灰,被客人責罵,她難過得像破碎掉的瓷器,還要接受客人一遍一遍地踐踏,若非她及時出手相助,她早就死了。
第二次,便是在宮中。
“還記得上次去參加宮宴嗎?我在宮中迷了路,是她指點了我。”
若沒有她指點迷津,黃蓮香還沉溺在無可救藥的自卑中,怎會有如今的生機勃勃?
“宮中 ?”鄭璟反應過來,“莫不是宋奉儀?”
“相公認得?”黃蓮香補充道:“是一位長得極為貌美的女子,年紀也比較輕。”
“那便認得了。”鄭璟道:“她姓宋,名一個‘枝’字,奉儀是她的封号,她是太子的妾室。”
“哦,原來如此。”黃蓮香點了點頭,她成了鄭夫人已有一段時間,對于汴京城中熱議之事也有大緻的了解,得知了宋奉儀這樣一名天仙一樣的女子,竟有那樣的遭遇,不禁覺得憐惜。
-
“結束了。”司命薄聲音輕輕地響起,“方才宮中的旨意送到了應天府地牢,賜楊如意白绫一條,楊如意不肯就範,地牢的獄卒在傳旨太監的授意下,合力勒死了楊如意。同一時間,楊尚書一家被遣送出了汴京城。”
宋枝聽罷,筆尖微頓了下,接着繼續往下寫,“那我的結尾也可以寫了。”
“開心嗎?”司命薄突然問。
“開心?有什麼好開心的,楊如意如何,我從來不放在心上。”宋枝敞開心扉道:“如果說有開心,那也有一點,能幫助黃蓮香沉冤得雪,重新拿回她的一切,這令我覺得開心。善良的人應該有好報才對!”
新一期的《汴京朝聞》出了,小薄大人寫了《榜下捉婿之探花郎全家遭滅門》的結局,故事中侍郎大人李澹和水芸姑娘再續前緣,而惡人金小姐也因為她的所作所為得到了惡報。
汴京城中議論紛紛,望樓石老的說書現場更是成了吃瓜的第一熱議現場。
“唉……教養子女是真的重要,堂堂戶部尚書竟然為了這樣一個逆女,丢了官職,還被趕出了都城,就連旁系都被連累升遷。”
“是啊!這楊,金尚書也忒寵溺女兒了,做出那樣的惡事,竟然還膽大到去下毒,差點傷及皇帝,皇帝不滅她九族,已是非常仁慈大度了。”
“哎喲,給我整得心裡發毛,我家那忤逆不孝子也整天惹是生非,不行,看來還得好好管教,否則要給我惹出天大的麻煩事來。”
“惡有惡報!金小姐落得這樣的下場,不奇怪。”
“不得不說,這侍郎大人也算有情有義了!”
“哎,”同桌的夥伴壓低了聲音,道:“你們說楊尚書被罷官了,那麼戶部尚書的位置會落在誰的頭上?”
“鄭璟吧,戶部的候選人人裡就屬他呼聲最高。”
“是了,應該是他,就上回鄭夫人的生辰宴,皇上還來了,雖說救命恩人的面子大,但到底也有看重鄭大人的意思在吧。”
……
除卻一些吃瓜湊熱鬧的聽衆,亦有小薄大人的忠實粉絲在,衆人齊聚一起讨論。
“這位小薄大人究竟是何許人也?上一回拿來開刀的是丞相,這回是戶部尚書,就連當今聖上他亦敢寫在裡面,膽子實在不小啊!”
“是啊!膽子大,還特别的聰慧,竟然能在書裡提前預測到一些事,給當局者指引迷津。就第一個故事裡,要不是特意寫明了地點時間,那個漁民恐怕早就性命不保,哪裡還有機會出來作證?還有那水芸姑娘一籌莫展,根本無機會申冤,那小薄大人也給她指點了迷津,安排了一場救命的緣分,讓她成了皇帝的救命之恩。”
“難道說他能預知将來?”
“有可能!”衆人激動不已。
“莫非這位小薄大人乃是仙人降世?不然怎會窺得天機?”
“誇張了吧!”
“就算不是仙人降世,他也是一位能者!”
忽有一位年輕公子插話道:“我認為他一定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他鋤強扶弱,若非他執筆将這些事寫出來,那麼甄公子和水芸姑娘的冤屈無處可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