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青忽然鼓起了勇氣,不就是沒給錢嘛,去賺不就行了?她就還不信了,憑借她的學曆能力和口才,在這還經濟未興起的小城市裡會忽悠不到錢……
這麼一想,腳下幾公裡的路也就不算什麼事了。李楠青擦擦臉,拖起行李箱就往記憶中的“海門青年旅館”走。一路上,有不少開出租車、拉黃包車的師傅招呼她坐車,都被她婉言謝絕了。雖然她這一身打扮,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可能很潮很洋很有範,可實際上兜裡卻隻有一塊一圓面值的硬币,連起步價都付不起……
好不容易花了一個小時功夫走到青年旅館,李楠青拿出系統小助理給的卡片,果然前台大姐啥也沒問,連證件也沒有要,直接就給她辦理了入住手續,還熱情地向她介紹這周邊可以玩的地方,幾乎将她當成留學歸國的社會精英人士了。
李楠青忙擺着手解釋:“謝謝大姐您了,我其實就是從滬市回來,這裡也是我的老家。實在是離開太久了,這些新房子造起來,我都不認得路了。”
大姐熱心道:“你想去哪裡,我告訴你怎麼走。”
“哦,我想去看一下原來的國營商場,菜市場,還有人才市場,不知道這些有沒有搬走?”
大姐想了一下:“東海國營商場和人才市場都還在原來的地方,之前的馬路菜市場說是太亂了,統一都給搬到萬濟池去了。哦,就是人民路小學後面過去一點,你到小學附近再打聽一下,馬上就能找到了。”
李楠青謝過大姐,回房收拾整理梳洗了一番,又補了下妝,信步朝東海商場走去。
—————————————————————————————————————
李楠青又坐在街邊發呆了。
她就想不通了,不都說90年代是個處處有機會,遍地是黃金的好時代嗎,為什麼她就想找個工作而已,怎麼偏偏這麼難呢?
剛開始,她先去國營東海商場裡面轉了一圈,自信滿滿地列了三大張關于産品和市場定位、營銷促銷的方案出來,正躊躇滿志地要自找商場負責人談談,結果沒料到在第一關就被卡住了。她詢問的售貨員眼睛長在腦門上,隻拿一對鼻孔看她,說話口氣也是極不耐煩的:“都說了我們不需要你的那些什麼計劃,你這人怎麼這麼閑哪?我們供銷科科長出差去了,好幾天都不會回來。你要是願意等就到門口外去等,别在裡面妨礙我們做事。”
ROUND ONE,K.O.!
第一步計劃失敗後,李楠青迅速調整了作戰的方針和策略。她仔細地分析了一下當前所處城市的現狀,是個沿海的商業小城市,經濟雖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與後市發展成為長三角區的重點經濟大城市比起來,還是差了很多的。因此現在這裡的普通人,較難用戰略性的眼光和思維,來對市場和産品進行結構化分析。換言之,現在離搞活市場經濟都沒幾年,還是求略大于供的,所以商場裡的商品壓根是不愁賣的,是以她的那些計劃,沒用!
于是李楠青馬上把目光瞄準了菜市場。根據外婆當年的回憶,九幾年的時候菜場的管理不如現在這樣嚴格,除了賣菜賣肉賣熟食,時常還會有人在附近賣自己家做的衣服、袋子和手工品,運氣好的話,還能遇到有人從大城市弄來的“水/貨”牛仔褲,牛仔衣,這些可是那個年代很受歡迎的潮品。不少小青年就很喜歡買那種下擺大得,能塞進兩條腿的喇叭褲,長頭發一燙,拿起吉他一彈,立馬就能變成姑娘少女們心目中的“帥氣男神”。
李楠青的想法也很簡單,她身上這件歐款的風衣,聽說也是當年很受追捧的款式。如果她能說服攤主,把自己的衣服版式借給人家打樣,收一點打樣費,應該也不為過吧?
可她萬萬沒想到,今天就正好是菜場管理部幹活的日子,幾個戴紅袖/彰的大爺把菜場外的小商小販驅逐得幹幹淨淨,連個賣鈕扣的都不讓留下,那個賣扣子的大媽隻好氣哼哼地提起嵌玻璃的木框架子走了。
李楠青轉悠了兩圈一無所獲,也就隻能放棄,往人才市場奔去。
這會運氣倒還不錯,她在人才市場門口還沒進去時,就遇到了幾撥主動上來招工的人,對她非常之熱情,恨不得馬上就能帶她回工廠幹活。但他們招聘的大多是踩縫紉機的車工、洗碗打雜的後廚和車間普工。這些崗位的工資實在太低,辛辛苦苦幹上一天也就才10塊錢工資,扣掉後面幾天的吃飯住宿費,怕是她還要再倒欠賓館好幾十塊錢。
李楠青隻好在門口登記了身份信息,進到人才市場裡面再看。填寫身份證号的時候她還留了個心眼,把出生年從1992年,硬生生改成了19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