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頌宜的記憶裡,皇上一直待陸淮習親厚,像尋常人家的舅甥那般。
陸淮習平定西猶叛亂,皇上很高興、也為他自豪,捷報一到便在朝中大肆誇獎。
如今,在宮中設宴為陸淮習慶功,也是為其回都城接風洗塵。
都城中凡三品及以上的官員皆受邀參加,并允許攜帶家眷。
所以,這是個機會,探一探有哪些人重生了。
鄭頌宜跟随在陸淮習身後,同另一個随從行進着。
皇宮内殿宇嚴謹而精巧,散發着尊貴和奢華之氣。
殿前的臣子熱絡得交談着。
在陸淮習踏入那一瞬,殿前的目光齊刷刷的看向他。
幾位有心人,自然注意到了陸淮習身後的鄭頌宜,目光随即變得複雜。
熱鬧的宮殿有了一瞬的靜谧,很快,不少官員圍了上前。
奉承的言語天花亂墜,陸淮習在戰場氣宇軒昂,頗有震懾力,如今面對糖衣炮彈,卻有些難以招架。
幸得長公主出現,衆人才肯散開。
覺青姑姑跟在長公主身側,鄭頌宜目光觸及她時,心間一顫。
覺青淡淡笑着,眼裡全是長公主。
她還是那般恬淡、從容,眼中噙着笑。
鄭頌宜看着她,險些落淚。
覺青姑姑似乎覺察到鄭頌宜的目光,向她看去。
兩人的視線短暫的交錯,覺青姑姑的笑意仍清澈見底。
她沒有重生。
鄭頌宜心中的念頭叫嚣着。
錯愕、不解充斥在她的心頭。
為什麼?
鄭頌宜再次看向覺青姑姑,她的神色并沒有夾雜任何别的情緒。
再次确認後得到的結果,讓鄭頌宜的心緒變得複雜,愧疚又多了幾重。
鄭頌宜垂首盯着腳尖,努力平複着心中的情緒。
随後而來的是宇辰王。
聽到他與陸淮習交談的聲音,鄭頌宜微微擡眸看了一眼。
宇辰王邊與官員打着招呼,笑容潇灑肆意,還是那副閑散王爺的派頭。
他倒是僞裝得不錯,若不是和掬香聯絡過,鄭頌宜怕是也看不出他重生了。
宇辰王的到來又激起了殿内的波瀾,奉承聲四起,比前世還熱鬧。
鄭頌宜垂首立着,再次經曆,仍然覺得宴會讓人心中壓抑、煩悶。
森嚴的等級、嚴格的禮法。
人們僞裝着自己,守着規矩,說着漂亮話。
鄭頌宜覺察到,有幾道似有似無的目光看向自己。
趁着斟茶倒水的功夫,她巧妙的抓住視線的尾巴。
麗妃。
不,她現在還是吳中書令家的三小姐,吳喬麗。
她随父親入席,神情高傲,掠過鄭頌宜時有得意之情。
鄭頌宜處變不驚。
看來,這一世,吳喬麗還想做周祯的棋子。
還有些官員的目光,鄭頌宜掃了一眼,是眼熟的幾位。
前世,他們都是些見風使舵的角色,太子得勢時站太子,周祯得勢時又紛紛倒戈。
沒有堅持到底的決心,隻有錦上添花的意圖。
不過,怎麼沒有看到徐侍郎徐琦山。
鄭頌宜餘光速掃一圈,确實沒見到他。
此人前世與周祯常針鋒相對,尤記得,應該是這次的宴會,徐琦山喝高了,還和周祯争論了兩句。
待到周祯登基時,他在朝堂指着周祯破口大罵。
積怨頗深,而周祯又記仇,徐琦山的結局可想而知。
徐氏全族上下、以及同他親近的人悉數在徐琦山面前被虐殺。
徐琦山全族的覆滅,也是周祯警示朝中其他不服之人。
忽然,殿前傳來一陣喧動,吸引了衆人的目光。
鄭頌宜餘光撇去,是蕭尚書。
也是蕭暮的父親。
她心中莫名的騰起一股不安。
匆忙一掃,竟與蕭尚書的目光對上,他的笑容像狐狸,狡黠無比。
他看鄭頌宜的眼神,透露着看戲的意味。
鄭頌宜心下明了,他也重生了。
蕭尚書攜起嫡女——蕭令舒入席。
蕭令舒,是蕭尚書的掌上明珠。
她生的也好看,明眉皓齒,稚氣未退,笑起來尤為甜美,惹來不少公子哥注目。
蕭尚書一如前世,沒有帶繼室夫人和庶女蕭暮參加。
前世,蕭尚書的家事不甯是都城人盡皆知的。
他的原配身子孱弱,婚後多年不育,便納了兩位側室。
妾室雲氏剩下長子蕭隴,林氏生下次女蕭暮。
三年後,原配終于有孕,生下嫡幼女蕭令舒,可是沒多久便病痛離世了。
蕭尚書忍痛葬妻後,悉心撫養幼女。
好景不長,妾雲氏和其子蕭隴外出探親時,遭賊人殺害。
而後,蕭尚書扶林氏為平妻,雖又納了幾位妾室,卻沒有所出。
林氏為平妻後,其善妒的性格才慢慢顯露出來。
前世曾有尚書府的下人傳出,林氏趁蕭尚書于外地辦差時,苛待幼女蕭令舒。
後來蕭令舒同母族姊妹去寺廟祝禱,返回途中馬車失控,墜下懸崖。
坊間傳聞此為林氏手筆,更有甚者,稱先前雲氏和長子蕭隴的死也是林氏所為。
但是始終沒有證據,故而衆說紛纭,人心惶惶。
鄭頌宜垂眼沉思。
前世,蕭暮和蕭尚書的關系并不和睦,如今蕭尚書重生……
那蕭暮重生了嗎?
想到這裡,鄭頌宜覺得心中更煩悶了。
真是,無窮無盡的煩惱。
太監高聲通報拉回了鄭頌宜的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