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立仁左手捂胸右手舉起說:“我向自己的祖宗起誓!一定會兌現我的承諾!”
幾個英國軍官迷惑不解的看着卓立仁,不是應該向上帝起誓嗎?你跟自己的祖先起誓算是怎麼回事?那個戴維準尉對他的幾個同事解釋說:“先生們,我可以說一點我的看法,我在中國上海英國租界的部隊裡服役過兩年,我知道中國人不相信上帝,但是他們并非像我們很多人說的沒有信仰,恰恰相反的是,他們非常尊重并且忠實于自己的祖先,哪怕是一千年以前的祖宗留下來的話,都會被每一個子孫奉為圭臬,這種被中國人稱為祖訓的語言裡。包含了中國人幾千年的人生智慧和精華。
奇妙的是那些嚴格遵守祖訓的家庭,即便是遇到了暫時的困難,也會很快變得重新富有起來,他們認為如果違背了祖訓就會給祖先帶來羞恥,也會給自己帶來災難,這種誓言與我們在上帝面前的發誓一樣嚴肅,我覺得我們可以相信他,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卓立仁看了看這個年輕的英國軍官,不由得在心裡對他有了很大的好感,覺得以後這個人應該可以再争取一下。
那個少尉想了想,問卓立仁想要他們怎麼配合?他可不想去做什麼有損于軍官身份和紳士榮譽的事情,卓立仁告訴他,自己準備在盡量少傷亡的情況下,控制從沙撈越過來的那個保安團,隻不過現在還不知道,這個保安團會通過陸路還是海路過來。
一旦得到了準确的情報,計劃制定出來之後,他很希望他們其中的一兩個人能夠跟着一起去,到了地方,可以好好看看這個埋伏圈的安排,等到那個保安團到了之後,就由他出面,去跟那個保安團的英國軍官見面,把實際情況如實跟對方說清楚。
這樣或許可以避免對方因為不相信卓立仁的話,而對形勢産生誤判,最後铤而走險,給雙方造成損失。如果對方願意投降,就可以像今天一樣減少很多損失,甚至不會有人死亡,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事,不應該算是一個沒榮譽的事吧?
反複考慮之後,這個名叫喬治?麥克米倫的英軍少尉最後還是答應下來,同意明天跟着一起過去,他的想法是能夠少死人,或者盡量不死人就是最好的結果了,因為像保安團這樣的士兵,即便是在正規的戰場上,面對三挺馬克沁重機槍也完全沒有機會,更何況還是被敵人預設埋伏?
既然打不過還跑不了,在結局已經注定的前提下,何必要死那麼多人呢?如果能夠一個人都不死不是更好嗎?那個戴維準尉表示自己也想一起去看看,卓立仁覺得,去兩個英國軍官的說服力應該會比一個大,就同意了。
第二天早上不到八點,盧建生拿着一份電報過來了,是盧家在古晉的大掌櫃,就是盧建生的堂兄盧建富發來的,電報上說的是,古晉的那個保安團已經乘坐兩艘客輪,于昨天下午一點離開古晉碼頭。
他在電報裡還特别說明,其中一艘客輪本來應該是前天下午就離開古晉,返回斯裡巴加灣,因為船的發動機出現故障,前天晚上連夜維修之後,到了昨天早上才恢複行駛,還不能維持正常十二到十四節的速度,現在最多也隻有十節的速度,如果路上沒出什麼機械故障的話,應該會在明天上午到達斯裡巴加灣。
這份電報把卓立仁吓出來一身的白毛汗,他本來算計着時間,覺得自己至少還有一天的富餘,因為古晉那邊接到總督的求救電報或者電話,是前天的後半夜,實際上已經是昨天淩晨了,前天的那艘客輪,在正常的情況下,下午就已經離開古晉返航,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被扣下。
古晉的那個保安團,至少需要兩艘客輪才能一次運到斯裡巴加灣,等到他們湊夠兩條船,再把500人都裝上船,已經是今天下午的事了,再算上路上的時間,應該是後天上午才能到這裡,誰成想陰差陽錯,就出現了現在的這個局面,古晉的保安團居然能夠提前一天趕到這裡。
卓立仁不由得感到一陣後怕,打仗這種生死攸關的事情也敢想當然?要不是斯裡巴加灣和亞庇的那兩個保安團解決的幹淨利索,隻要耽誤一天,自己就很有可能,被古晉的這個保安團打一個措手不及。
那樣一來,整個局面立刻就會變得錯綜複雜,首先是攻守異位,有利變成了不利,一旦古晉這個保安團成功登陸,圍困總督府的那幾十個人和三十條步槍,根本就攔不住他們,隻要讓他們進入總督城堡,局面立刻就會變得難以收拾。
己方雖然有重機槍這樣的大殺器,半路劫道打伏擊絕對好用,拿這玩意來進攻城堡,就有點開玩笑了,人家三個國家的殖民者,修建了二百多年的城堡得有多結實?沒有大炮想都别想,到那時候就是自己有俘虜,人家有城堡,問題是自己手裡這些俘虜絕大部分都是保安團士兵,英國軍官就那麼幾個,那個總督大人根本就不會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