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瑛心中天人交戰,她既不甘心聽從明帝的安排,放棄為女兒求娶永和,又不敢公然頂撞明帝,怕明帝認為她桀骜不馴。她想當初她都不曾為了江澄向明帝懇求,此時若是為了永和向明帝争取,似乎更加沒有理由。然而若就此放棄,回去陳語和會不會抱怨她是一回事,她以後就真的和江澄沒有半點關系了,那份求之不得的感情以後随着時間的流逝消失得無影無蹤。
罷,罷,罷,想她秦瑛活了三十幾歲,所求無有不遂,最大的遺憾便是當年一時軟弱未向明帝求娶江澄,她不想把這遺憾再重新上演一回了。即便是被明帝拒絕,她也要為自己為女兒争取一回。
“陛下”,她給自己壯了壯膽子,向着明帝開口。
明帝将視線看向她,眸光有些尋味。
她方才心中天人交戰,明帝和安瀾兩個就在一旁瞧着,兩個都瞧出來她的神色不大對勁兒,完全不是欣慰歡喜的表情,兩個便隐隐猜出來她多半是看不上永樂皇子,明帝心裡頗為不快。
作為永樂皇子的母皇,明帝自然不能夠忍受兒子的妻家當着她的面說出嫌棄她兒子的話來,她搶先開口,替兒子永樂皇子撐腰:“永樂皇子是朕心愛的皇子,朕将他許給你家小怡,秦卿你還有什麼不足嗎?還不趕緊謝恩!”
秦瑛剛要将永和的話講出來,卻被明帝搶先要求謝恩,明帝還恐她拒絕,鳳顔含笑依舊,聲音卻加了幾分威嚴。
秦瑛心頭再次矛盾起來,明帝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即便她不滿意永樂,也不容她拒絕。
她如果硬要求娶永和皇子,隻怕會觸怒天子。于她倒也沒什麼,明帝總不至于因為這件事就将她怎麼樣,但若是被明帝識破她的私心,遷怒于江澄,可就不大妙了。
那個可憐的男子,被天子冷落了那麼多年,好不容易,被天子重新收納了,卻又隻生了這麼一個皇子,膝下沒有依靠,恩寵也始終淡淡的,哪裡禁得起天子的遷怒與猜疑呢?
正猶豫着,安瀾開口勸她了,“秦國公還不知道吧,永樂皇子是陛下的掌上明珠,在幾個皇子中性情最為溫和大方,這也就是秦國公這樣忠心耿耿的朝廷良将,才能娶得陛下心愛的永樂皇子做女婿,換個人家,陛下都不舍得給呢,秦國公你莫猶豫了,快快謝恩。”
帝後都催着謝恩,這哪裡還有商量的餘地?
秦瑛深吸了口氣,調整好心情,向着明帝躬身行禮,“陛下将掌上明珠永樂皇子許給臣家小怡,着實是天恩浩蕩,臣攜全家謝陛下洪恩。”
明帝松了口氣,和緩了聲音道:“秦卿免禮,你我帝臣聯姻,以後便是極為親切的兒女姻親。”
她說着話,給安瀾使了個眼色。安瀾會意,笑着對二人道恭喜:“恭喜陛下,恭喜秦國公!這真是一門極好的親事,娶夫娶德,擇婿擇賢,永樂皇子的德行品格是沒得說的,将來嫁過去,必能上孝嶽翁,下侍妻主,和撫親族,興旺妻家,得了這樣的好女婿,秦國公你就等着樂呵吧。”
秦瑛聽見安瀾這麼說,心裡頭也琢磨了一下,安瀾作為皇子嫡父,敢大包大攬地應承永樂将來能夠和睦妻家,那或者這位永樂皇子真如安瀾所說,性情很好,這也罷了。想她娶了陳語和,吃夠了夫郞脾氣暴躁的苦頭,女兒能得個溫柔賢惠的正室,不再像她這般受夫郞的氣,也是一件很好的事。
至于她的私心和遺憾,唉,也隻能就此算了。
想這世上,心頭有遺憾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她秦瑛也不過是其中一個罷了。
秦瑛自我開導了一番,心平氣和地告退離開。
明帝和安瀾卻沒能平靜,帝後二人在秦瑛告退離開之後,很是憤憤不平。
明帝氣哼哼地道:“秦瑛這意思,分明是看不上咱們永樂,朕的皇子輪得到她挑肥揀瘦?若不是念在她立有大功的份上,朕非好好懲罰她一番不可。”
安瀾也不高興,他很是心疼乖巧懂事的四皇子,批評秦瑛道:“她仗着自己立過功勳,就敢挑剔皇子,未免把她自己看得太重,把皇家看得太輕了!就她這個挑剔勁兒,臣侍真擔心,永樂嫁過去會受氣。她家陳語和本就不是個好相處的,她這個一家之主也這麼拎不清,永樂的日子,怕是不好過。”
明帝倒不怎麼擔心永樂日子不好過,她冷聲道:“敢給永樂氣受?反了她了!朕的皇子,許給她們家是看得起她們,膽敢欺負皇子,就是藐視皇室,朕必嚴格處置,決不輕饒!”
安瀾聽見她這麼說,心裡便踏實了許多,笑着道:“有陛下為皇子做主,是皇子們的福氣。”
明帝心思卻轉到别的地方去了,她噙着唇片問安瀾道:“你瞧秦瑛方才的意思,她心裡是想要定哪位皇子?”
安瀾心中琢磨了一下,長樂和持盈的親事已定,他的樂安,雖然還沒有明着定下來,但是關系親近的文武大臣都知道他有意将兒子許給柳府,那秦瑛能夠選擇的皇子隻有三位了,永樂她瞧不上,便隻餘弘文和永和兩位皇子。
這兩個皇子,秦瑛究竟看上了哪一個呢?
他聯想到之前坊間傳聞秦瑛心悅江澄,兩個曾經定過親事的說法,猜測秦瑛多半是想要永和做女婿,但若是這般講,明帝一定會極為生氣。
這話是斷不能講的。
這麼多年,他始終把握一個原則,不管他同哪個後宮關系再不好,也絕不在女男私情上打擊對方,畢竟這樣的罪名太重太大,哪怕再得寵的後宮都承受不起。
他笑着對明帝道:“多半是弘文皇子,弘文是文君所生,秦國公想要親上加親,也是人之常情。”
明帝聽了,也覺得很有可能是弘文,她微微歎口氣道:“要不是弘文不肯與人共事妻主,朕倒是很樂意把弘文嫁給秦家小娃的。這話朕不好講,等回了宮,皇後擇個機會,同陳語和說透,别讓他們誤以為朕放着弘文皇子不肯給,非要将永樂許給他們家。”
她面上說得再怎麼強硬,内心中還是有些擔心秦瑛和陳語和心裡有疙瘩,将來薄待永樂。
安瀾自然懂得她的擔心,笑着答應:“臣侍會細細告訴語和的,陛下隻管放心。”
明帝眉頭微蹙,拉着他的手道:“這回給永樂和秦家小娃定親,把樂安和弘文的親事也一起定了,他倆是哥哥,沒有隻定弟弟的,不定哥哥的道理。”
安瀾聽了,便問她道:“那永和皇子呢,不一起定嗎?”
明帝道:“永和的親事,待他爹爹回來再定。”
安瀾恐生變數,便替安家說話道:“皇子的親事向來是母皇做主,倒也不用非等父君回來。”
明帝微微歎氣道:“是這麼說,但安琪隻是個侯爵,比起關家差了不少,朕在此事上已經虧欠了永和,隻能在别的上頭彌補。朕想着賞個宅子給永和,将來讓永和同安家那小娃單獨住,如此永和既不必受嶽翁的氣,朕百年之後,澄兒也有兒子媳婦孝順。隻是這樣的大事,必要提前議定,将來才不扯皮,朕的意思是等澄兒回來,同安國公當衆定下。”
安瀾倒着實沒想到明帝為了讓永和和江澄心裡過得去,居然想出了給永和賜府邸的辦法,他笑着感歎道:“陛下當真是用心良苦,對每一個皇子都疼愛到了十分。”
明帝聽了,便知安瀾不反對她這麼做,她笑着攬上安瀾的肩膀,“朕能疼愛皇子的,也不過是婚嫁大事。早些安排明白了,上上下下也就踏實了。”
安瀾深以為然,倚在她肩頭道:“小男兒家,也隻有這一件大事,不像公主們,讀書習武當差宣力管軍治民,事情多如牛毛。”
明帝微笑,“誰讓她們是公主哪,公主不是那麼好做的。”
兩個說說笑笑,不覺已到申正。
明帝微有些困倦,便拉着安瀾補了個午覺。
帝後二人在雅州日子香夢沉酣,那假柳笙則在京城歌舞宴會,恣意快樂。
明帝在雅州傳宣臣下,欲在近日之内開鑿雅州河道之事,假柳笙在今個兒早上就知道了。她眼下占着柳笙的右相位置,所有的軍國大政均會送到她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