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堂,是定遠候親母,侯府老夫人的住所,是于明山為表孝心,特别在侯府中尋的僻靜之處,為禮佛的母親所建。
屋内檀木桌椅泛着柔和的光,牆上挂着的古畫更添幾分雅緻,中間台子上,擺放着一尊精緻的佛像,佛像前的香爐中,青煙袅袅升起。
這是虔誠禮佛的老夫人一早起來剛上的香。
晨曦透過雕花的窗棂,灑在的中堂裡。
老夫人端坐在鋪着錦緞坐墊的榻上,背後靠着繡工精美的靠枕。周圍擺放着幾盆盛開的花卉,芬芳馥郁。地上鋪着厚厚的地毯,腳踩上去無聲無息。
侯夫人林氏帶着晚輩們魚貫而入,恭敬地行禮,口中道着“給老夫人請安”。
老夫人讓衆人坐下,開始閑談,這是侯府每日的慣例。
“這大小姐算起來回府已有一月了,到現在還未給母親請過安。不怪我這做嬸嬸的多嘴,這也太不守規矩了些,弟媳,你也該管教管教。”
說話的是于明山的庶兄于明青的妻子楊氏。
定遠侯府老侯爺膝下單薄,隻于明青和于明山兩兄弟。
定遠侯府有規矩,男丁三十無子方可納妾。
老夫人嫁入侯府後,一直沒有生養,便替老侯爺納了一良妾,有了于明青。
因着老夫人沒有生養,這于明青一生下來便被抱到了老夫人的身邊。
随着老夫人年紀漸長,原以為生養無望,便将于明青當着自己的孩子養着。
誰知五年後,年紀已三十五的老夫人竟有了身孕,這邊是現在的定遠侯,于景宜的父親,于明山。
于明山可以說是老定遠侯和妻子的老來子,極是聰慧,又生得酷似老定遠侯,自是寵愛非常。
于明山五歲養住以後,老定遠侯便向先帝請了旨,封于明山為定遠侯世子。
随後,于明山一路順遂,直至繼承了侯府。
且因着老夫人要照顧新生的孩子,無暇再顧忌于明青,便将其還給了于明青的生母養育。
于明青自小也是過過一段雙親疼愛的日子的。
隻五歲那年,侯府萬人期待的侯府嫡子出生,他一開始也是想過兄友弟恭的。
可後來他也明白了嫡庶有别,這個弟弟,不會像普通人家的弟弟一般,連府内的下人對他也不似以前。
五歲的孩子,已經知曉了一些道理,于明青自小便遭遇了對他來說的變故,因此便養成了懦弱不求上進的性子。
老侯爺對這個長子心中也是有愧的,看到長子不求上進,心中又急又氣,便為他尋了門門第不錯的親事,為了改了他這軟弱的性子,楊氏也是老侯爺特地挑選的,性格直爽潑辣。
于明青雖說是庶子,但自小在老夫人房中養過五年,情分還是有的。
再加上于明青的生母早些年去世,因此楊氏進府後,便拿老夫人當親婆母對待,平時說話也不大拘謹。
在于明山成親前,侯府一直是由她協助老夫人管理。
說是協助,但老夫人年紀大了,精力難免跟不上,實際上是她在管理。
于明山和于景宜的母親成親後,因着于景宜母親商戶女的身份,老夫人有些不喜。
再加上于景宜的母親不擅長處理侯府事宜,所以侯府各務依舊是楊氏處理,楊氏很是得意了幾年。
直到于明山和于景宜的母親和離,現在的侯夫人林氏入府。
林氏乃林禦史之妹,原本應是不會做人繼室的。
不巧就不巧在,林氏的父母在她十五歲應議親這年相繼去世,林氏前後守了四年孝,親事便這麼耽擱了。
出孝時,林氏已十九歲。門第年紀相當的已基本婚假或議親。
做人繼室後母林氏又不甘心,這一拖便拖到了二十五歲。
林氏在廢太後衛氏的簪花宴上一眼看中了當時已和離一年的于明山。
這楊氏自幼所學便是如何做一名宗婦,對侯府的事物可謂是信手拈來,很是得老夫人喜歡。
從此,侯府便交由林氏管理。
楊氏管了這麼多年侯府,其中所獲得的好處不必說,自是不願意交權的。
但奈何老夫人親自做的決定,再加上林氏的身份她無可指摘,即使心中再不願意,也無可奈何。
明着她還不敢和這個掌握侯府實權的侯夫人對着來,但暗暗和林氏較勁,是不是說兩句刺人的話倒經常。
于景宜回府一月多,不僅不出現在人前,連平安問候都不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