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應邀參加了這場盛大的婚禮,作為新娘的摯友,也被安排在了最好的席位。
無盡的祝福與誇贊的言語在她耳邊萦繞,沖破她内心層層疊疊的屏障,直到台上那身着華貴的人何時換了衣服,何時走到她身邊,舉着一杯清酒,淺笑嫣然的對她說:“聞岚,給我一句祝福吧,我想聽。”
“我用盡所學,現場給她編篡了一支祝福的詞。所有人都在為他們的愛情而皆大歡喜,包括我。”
“安元生于書香世家,自幼習琴,對琴的執念也很深。我同她在美國留學時,她時常會去定居在普林斯頓小鎮的一位夫人那裡練琴。”
“陳負清和她确認關系後,為了哄她開心,開始在國内大肆的尋琴。”她說,“這件事你們應該也知道。”
視線裡,年輕人臉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褚本興手指輕點桌面:“了解過一些,聽說當時非常轟動。”
說完他又對想要開口詢問的年輕人說:“五六年前的事兒,你不知道正常。”
宋湖陽懂了似的點頭,手上繼續寫筆錄。
“五六年前隻是個末尾,”聞岚笑裡帶着嘲諷,“十幾年前才是真正的開端。”
“尋琴不易,至少安元留着的那幾把琴,陳負清就用盡了他的所有耐心。”
一場晚宴,一個堪稱愚昧的提議,她提着裙擺挽着愛人的臂膀,在跨進禮堂的那一刻,就這麼躺進了那為她量身定制的說是“愛戀”的棺木裡。
28歲的貝安元衣食無憂,做着最喜歡的事,愛着最愛的人,政客與商人背後密謀的一切她全然不知,也無從得知。
她在之後問過她當時的感受,曾經喜歡到處出遊的人坐在卧房靠窗的那一隅小桌前,出神的望着樓下和仆人玩耍嬉鬧的孩子,聲音輕若鴻毛,飄遊無依。
回憶戛然而止。
“你問我為什麼會改變看法,”她話音帶着顫,“我在一開始、也沒有想過改變的。”
“……我甚至不知道那時候她為什麼要說那些話。”她擡手抹了一下眼角,“09年末(民國紀元,1920年),我和她在平延街一家咖啡館二樓相約,她特别高興的和我說了陳負清要在拍賣會上為她重金競琴的事……她很開心,非常非常開心……”
“她如願拿到了那把琴。10年伊始,她帶着那把琴來到我家,說要我當她的觀衆,我很樂意。”
“彼時我主譯的國外讀物出版,我忙碌、無時無刻不在忙碌,有時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那一晚,我坐在書房内整理出版的資料,她坐在我給她鋪的毯子上彈琴,我們誰都沒有多說什麼……”
“後來我們都沒再見過面,直到兩個月以後,我聽說了她失蹤的消息。”
正如她自己所說,離别出人意料,但遺忘罪無可赦,何況對方是她最好的摯友。
她不能釋懷,也無法原諒自己,所以在那段本該是她最佳上升期的時刻,她放棄了這個幾乎是重金難求的機會。
她滿城尋找,不敢聲張,直到兩年後的某一天,她在某場晚宴上,在醉酒的人群裡聽到了快要被泯滅的真相。
“商人自古重利,如果說最開始的陳負清愛貝安元,那最後的陳負清對貝安元就隻剩下利用。”她突然站起身,緊緊盯着褚本興,“你知道我為什麼要殺了他嗎?”
褚本興迎着她的目光:“……因為他利用了貝安元?”
“……如果隻是不愛、那我就把她帶走;如果隻是利用,那我就和她一起收拾這個混蛋。”她嘶啞着怒吼,“可他卻幹了什麼?他以‘愛’的名義利用她!他用他所謂的愛情來束縛她、綁架她!!她那天走進禮堂本該得到的是什麼?是榮華富貴、是豔羨是誇贊!!陳負清這個混賬東西,他為了一己私欲、為了自己在商界的地位和利益,他和安元的哥哥私下裡做了交易,她就這麼被他理所當然的當成了甕中魚。”
“那天我為了問清楚所有的原因,我想問他貝安元在哪裡,他肯定知道、他一定知道,”她起身,吸了吸鼻子,“……我在那天下午找的他,很好的巧合,他們家裡沒人,隻有管家孫棟還在。”
“我求他、罵他、威脅他,我問他關于安元的真相,他最開始還在狡辯,直到我把我搜集到的證據甩在他桌子上,他才告訴我貝安元死了——貝安元死了?”
“——我問他為什麼,他卻反過來問我‘你知道她是怎麼死的嗎’……他滿臉坦然沒有絲毫的愧疚之意,他說她死于心梗、”
“心梗……”她不可置信的喃喃重複着這個詞,“怎麼會呢?她身體那麼好,我跟她待在一起這麼多年、我們這麼多年她怎麼會是死于心梗、她不可能不告訴我、我不可能不會知道!!!”
時至今日,她還是難以相信這個真相,以至于面上還帶着茫然的不顧。
“我怎麼可能相信?我不能相信!我問他人究竟在哪裡、我說我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他指着我背後的牆、他指着那面牆說……他說、”
褚本興張嘴,看着開始發抖的人,還是說出了口:“……她、被嵌進了牆裡面。”
似是極緻的疼痛遍襲全身,每一次呼吸都像是針穿過了身體,她抱着自己,跌坐在椅子上痛苦的哀嚎起來。
斜角的陽光透過窗前輕巧的薄紗打在屋内,雪開始融化。
褚本興動了動身體,擋住了直直照在她身上的一束強光。
哭泣的人抖動着身體,良久從衣袋裡掏出手帕,擦幹臉上的淚痕後直起身,低聲說了句“抱歉”。
褚本興不說話,靜靜的等着她平複情緒。
她定定的看着桌面,突然拿起桌上攤着的那本書,她翻到了某一頁,又把書放回桌面上,沒頭沒尾的問了一句:“你覺得‘趕赴’和‘奔赴’哪個詞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