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爸看着周懿幹練的動作,心裡發酸,也有點疑惑,那兩個月的實習到底是練習當老師還是練習抗大包?
而一旁已經搬了一回的小張,目瞪口呆。家人們,誰懂啊,我遇到仙女了,但是仙女在抗飼料。他走到車邊,也嘗試扯着飼料袋搬,才提起幾秒,吧嗒掉地上了。周懿剛好回來看到了這一幕。
小張讪笑,“我就試試…..”小張在心裡咆哮,家人們,仙女不僅長得好看,力氣也比我大,我給扛大包…扛飼料的丢人了。
周懿替人尴尬的毛病犯了,但她深知,打破尴尬的最好方法,就是無視對方的尴尬。
搬下車的飼料不好再往肩上扛了,周懿輕輕松松接過這袋飼料拎着走進飼料間。
坐在一旁的周爸咳了咳,“小張啊,我女兒像我,力氣大……”
五十包飼料,兩個人一會就搬完了。周爸讓小張留下喝茶,也不知道是不是覺得剛才有點丢人,小張死活不願意,結完帳就開車走了。
父女倆目送小張開車遠去,周爸感歎,“這小張臉皮還是薄了些,比不上他哥。”
周懿無語了一會兒,“爸,這五十包飼料吃多久啊?”
周爸回頭,“五十包飼料差不多一個月吧,第一個月吃的少。”
說完周爸又哼了一聲,接着說,“這鴨先在鴨棚養一個月,後面剛好收稻谷,再把鴨子趕稻田裡去,能省不少飼料。一隻鴨子四塊錢,鴨子花了4200。一包飼料210,今天飼料就花了一萬。”
“還好鴨子養兩個多月,就可以賣了。”
辛辛苦苦兩個多月,扣掉成本,賺的都是辛苦錢,也難怪村裡大規模養鴨的就她爸一個人,實在是成本投入太大了。
小鴨子安排好了之後,周懿每天多了一項工作,一天三頓喂鴨。
與此同時,市區,菜市場。
昨天周懿和周奶奶擺攤的那個攤位,站了二十幾個人,把小小的攤位給擠滿了。一群人吵吵嚷嚷的交流,昨天的魚是怎麼做的,這場面非常熱鬧,路過的人還以為是在開美食交流會。
一個老太太看了手表,“這都十點了,這賣魚的小姑娘不會是不來了吧?”
一個阿姨拍大腿,“這年輕人還是不夠上進,擱我們年輕那會兒,五六點就得起床上班了。哪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
“現在的年輕人不比我們那時候了。我孫女平時上班八點才起,早餐都不吃。休息日就更離譜了,不到十二點都不起床的。”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在場阿姨的共鳴,大家開始就着這“年輕時”的話題,又讨論了起來。
又過了半小時,一個阿姨問旁邊攤位的老闆,“老闆娘,賣魚那小姑娘還沒有來,你确定她昨天說了要來嗎?”
此話一出,剛才還吵鬧的衆人,霎時安靜了,都看着那攤老闆。
饒是老闆娘擺攤這麼多年,但一下被這麼多人齊刷刷地看着,還是有點緊張,她手揪着自己的圍裙,咳了咳說:“昨天那小姑娘确實說了今天還來。但是吧,昨天他們八九點到的,許是今天有事耽擱了,到底還來不來我就不确定了。”
她頓了頓又說:“要不這樣,我的攤位一直在這。大家夥都先回去,他們來了,我通知大家。”
一個老大爺略帶疑惑的問,“你幫忙通知我們當然好,但是咋通知呢?再說了,這裡這麼多人呢,你也不能挨個通知吧。”
話剛落,就有不落伍的老太太提供了解決辦法,“大家建個群,賣魚的祖孫倆要是來了,就麻煩老闆娘在群裡通知我們一下。”
大家都覺得這個辦法好,紛紛拿出手機,一會兒群就建好了。
有些人可能覺得不太好意思,你一點我一點的在這個老闆娘這裡買點菜,這也算是雙赢了。
而提着菜回家的阿姨們,個個都享受到家裡人的親切問候,隻不過,這問候的持續時間短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