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多,當事幾人吵什麼也聽不太清了,隻見沈國公府三代女眷扭打在了一起,然而沈舍人一動不動隻看着,方氏被推開之後也不管了,沈國公府大老爺看着媳婦和弟弟都不動,也不動了。
反正臉沒了,就這麼着吧。
“王爺,你們坐着看吧。”
清安偏頭一看,隻見雲塵身邊的侍衛不知打哪兒扛了把長闆凳來,怎麼看怎麼覺得今天這一局有點草率了,但一想主場是衛國公夫人,是了,他們不就是來看戲的嗎?
想到這些,清安也就在邊上坐下了,雲塵也坐下了,二人坐姿挺拔儀态非常,硬是一把普通長闆凳坐出了一種端方貴氣。
“王爺,吃點果脯吧,街上剛買的。”
這就有點不嚴肅了吧?
清安還在猶豫,卻聽圍觀百姓強勢安利這果脯,人人争當自來水。
“好吃的,老字号!”
“從小吃到大,不好吃,我就幫全吃了。”
“哈哈哈哈哈……”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京城大了,百姓什麼話都敢接,還各行各業都要來摻和一腳。
“麻煩讓一讓,我是筆墨閣的話本手,來采風的。”
“你們筆墨閣讓開一點,我是《皇城根下》的,很急,這明天就得出。”
“鹵味,賣鹵味啦,今晚八折!”
“瓜子花生,現炒的瓜子花生,真的不來一包嗎?”
“各位街坊四鄰,兵馬司衙門辦差,勞煩讓條道,謝謝嘞!”
小亭子手裡拎着長長的唧筒,穿過重重圍觀人群,帶着一群人馬踏進了沈國公府這還在燒的院子,周圍的火勢已經滅了,就剩這裡了。
幾人合力舉起那唧筒頭子,朝着那熊熊火勢就是一頓噴水,水噴灑下來,熄滅了大火,也把剛剛扭打的三人淋了個徹頭徹尾。
“還得是這加了東西的水滅火有奇效。”
清安看着自己沖在救火一線的好友,決定明天一塊兒帶她上朝堂,見見世面。
寒冬臘月的天,一場大火引來堵了一街道的人圍觀,沈國公府的家門醜事一夜之間傳遍京城。
第二日,清安跟着自家師父諸葛神侯上朝,帶上了衛國公夫人連夜送上門的厚厚的證據,證據直指當年沈國公夫人謀害次子發妻,以及自己尚在襁褓的親孫女,又有沈國公夫人與其次子繼室私放印子錢等罪行……
罪名證據一出,朝堂嘩然。
皇上下令褫奪沈國公夫人诰命,待詳審案件後定罪發落,又削沈國公府為伯府,沈伯爺及其次子沈舍人治家不嚴停職留看,兵馬司衙門救火得力守衛百姓賜賞金。
舊案疑雲公之于衆,沈國公的毒婦婆媳一時成了京中談資,曾經衆星捧月的沈長樂也一朝跌落,她做的許多舊事被翻出來,比如在書院搞小團體霸淩,放在從前衆人贊她貴女風範,放在如今罵她道貌岸然,此一時彼一時。
曾經不敢發聲的苦主紛紛湧向京兆尹衙門要求做主,薛三爺作為曾經的苦主之一也加入到了轟轟烈烈的推牆行動,無人敢信一介貴女竟曾做下這樣多道貌岸然之事,卻無人敢揭發敢伸冤,權勢是其一,衆人的盲目追捧也是其一。
上元節後,國子監又開學了,沈長樂沒有出現,但仍有她的擁護者,或者說是他們這個群體的擁護者,一個沈長樂的倒塌是一種人設的倒塌,從此再無人敢輕易效仿此路。
沈舍人被停職留看後,直接辭了官,他親自把兒子送去了至交好友那裡,讀書明理。
沈長樂被外祖母接走,之後很多年京城再沒有出現過她的消息。
衛國公夫人了卻一樁心事,去拜祭了自己含冤亡故的好友,告訴她那些惡人的下場,從那之後衛國公夫人再沒有夢到自己的好友,但她卻不覺得遺憾,因為她知道是好友已了無遺憾。
不久後,衛國公夫人收到的沈舍人亡故的消息,沈家大房夫婦将他們夫妻二人葬在了一處,願他們來世能做一對恩愛白頭的夫妻。
聽聞沈舍人去世的消息,清安有些唏噓,一對恩愛璧人落得如此,後宅恩怨害人不淺。
沈家之事在京城傳了又傳,還被搬上了戲台,無數人歎惋這對夫妻的遭遇,每一年上元節他們的故事都會再被提及,雖是悲劇卻也算一段愛情佳話。
不過最常被人拿來讨論的還是整個真相被揭開的過程,充滿了神秘又隐秘色彩,有人說是神明顯靈主持公道,有人說是亡魂伸冤,當然也有人說是六扇門辦案如神……種種傳言,衆說紛纭,始終沒有統一,也成為了京城幾大懸案之一。
不管如何,此事總算塵埃落定,塵封往事告一段落。
沈家的動蕩,并沒有特别影響到大房與三房兩家人,隻因朝上陳案之時清安言明,家族雖榮辱一體,但不該無故牽連,聖上表示贊同,算是為兩家人避了許多面上非議。
開春了,六扇門也迎來了今年的第一件大事,翻修擴建。
消息宣布這天,擴建圖紙在六扇門裡傳了又傳,大家紛紛表示很好非常好,什麼時候動工?
“今天。”
“這麼急嗎?”
“看了黃曆今天日子好,更重要的是……”
“是?”
“你們剛好都在,不然沒趕上熱鬧,你們又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