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月明 > 第139章 證人

第139章 證人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司宮台大監兼諸牧監江陌、兵部尚書蕭羽被禦史台陸續傳訊到場。

蕭羽在經過南窗前有過片刻停留。“唐頌”,他道。

他的聲氣聽起來小心翼翼,像是在試探。唐頌躬身行禮,“蕭尚書。”

禮節将她肩頸壓得低,他無法探到她的神色,她的兩段帽翅紋絲不動,靜得客氣、疏遠。

“不必多禮。”他忙說。

他等她起身,而她始終沒有擡眸。

池浚詢問道:“八牧田的馬入京後調配給北衙禁軍,兵部負責更新馬的簿籍,請問蕭尚書,這批馬有多少匹?”

蕭羽人已在堂中,視線從門外調回,回過神來答道:“三百匹。”

三百匹。佐證了王言無誤。

池浚将兵部提供的證據陳列在靖王面前,“殿下,這是三百匹馬的簿籍。”

秦衍将一摞牒文從綠匣中取出,略略翻看了一遍擡眼道:“這三百匹馬的簿籍不假,不過還另有二百匹馬的簿籍缺失。”

卓弈附和道:“兵部提供的證據可以證明八牧田确實與北衙有過三百匹馬的交割來往,但不能否認另外兩百馬的存在。”

靖王仍然堅持五百匹馬的說法。

池浚看向江陌求證,“江大監身兼諸牧監大監一職,掌管天下馬場,八牧田的馬入京後,大監可否對這批馬的數量進行過核實?”

江陌俯身面向上首應答:“奴婢進行過核實。”

“多少匹?”池浚追問。

江陌再答:“回大人,三百匹,諸牧監存有交割牒文。”

池浚陳列了江陌口中的牒文。

三百匹。再次佐證了王言無誤。

池浚面向靖王道:“殿下對以上兩位證人提供的證言證物有何看法?”

靖王瞥了蕭羽和江陌一眼,冷嗤一聲不言。

卓弈在此時提出質疑:“禦史台指控靖王從八牧田撥出的五百匹馬中,有三百匹入了北衙禁軍十衛,其餘的二百匹馬流向了齊王府,那麼請問,禦史台可否追蹤到這二百匹馬流動的迹象,即靖王将二百匹馬移交至齊王府的活動軌迹?運送二百匹馬并非一件易事,靖王是如何暗中操作的?”

“此事禦史台查過,但是未能調查出結果。”池浚道,“不過有證人證言可以證明這兩百匹馬的最終流向。”

按照禦史台的指控,馬匹的最終流向是齊王府在泾陽的馬場,該名證人一定是隸屬于泾陽馬場的官員。

池浚吩咐他在禦史台的一個下屬道:“傳訊泾陽馬場閑廄使曹陽。”

果然。

靖王聞言,視着平康帝嗤笑道:“本王還以為齊王府被滿門抄斬後,不餘一個活口了。”

秦哲冷笑,“能給一樁重案提供線索的證人,朝中自然要留他的活口。”

曹陽到場時身穿囚衣,戴着手铐和腳鐐,頭發蓬亂,面目肮髒,臉上布着幾處深淺不一的傷痕。

鐐铐晃蕩,發出刺耳沉重的撞擊聲,等它們在殿中的回音甯息,池浚向靖王一方提供了一件證物,是曹陽此人的簿籍,可以證明他在入獄前确實出任泾陽馬場的閑廄使一職。

等靖王和卓弈閱看後沒有提出質疑,池浚方道:“曹閑廄,請你如實供述靖王與泾陽馬場之間的來往。”

曹陽在靖王身邊跪坐,一直垂着首,聽到池浚的問話後,聲音顫抖的回答:“七月二十五日晚,亥正,靖王向泾陽馬場移交了兩百匹馬,齊王口頭上交代罪臣負責接收,罪臣并不清楚這批馬的來路。”

池浚又問:“是否是靖王本人親自出面與你交割的?”

曹陽将頭垂得極低,神色不明的答:“是靖王本人。”

靖王端杯抿茶,視着他嗤笑:“這可就奇了,本王今日才知齊王馬場裡的長官是誰,這是我跟曹閑廄頭回打交道,什麼時候與你交割了二百匹馬,本王竟然沒有絲毫印象。”

曹陽保持着跪姿,沒有擡頭與靖王對質,不再發聲。

卓弈視向蕭羽和江陌兩人,求證道:“據草民所知,靖王從八牧田調出的這批馬,抵京時間是七月二十五日晚戌正,于亥初同北衙禁軍做了交割?”

蕭羽、江陌同時颔首确認,他們先後同靖王确認馬匹的數量,交割馬匹就在這個時間點。

卓弈颔首,調眼看向池浚道:“禦史台的推斷是:靖王在亥初同兵部北衙和諸牧監交割完三百匹馬後,又前往泾陽,将其餘的二百匹馬移交至齊王府的馬場内。”

池浚道:“确是。”

卓弈笑道:“七月二十五日晚,靖王抵京時已過了戌時,即大秦各州各縣各處城門宵禁的時刻,靖王運送二百匹馬來往于長安和泾陽之間,若說靖王與齊王暗中苟合,泾陽的城門吏有為靖王提供城門大開之便利的可能,那麼靖王又是如何攜帶一大群馬于長安城門各處通行無礙的?靖王與兵部北衙以及諸牧監交割三百馬匹時,其餘的二百匹馬是如何障人耳目寄存于某個地方的?依草民推斷,靖王根本沒有突破門禁的作案條件。”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