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月明 > 第134章 向日

第134章 向日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卯正,太極宮。

殿角的一盞火舍内燃着炭火,為了通風,南面一處闌檻勾窗被吊起了半扇,夜風覓縫湧了進來,吹涼案上一杯茶。

一人摩挲着這隻高足銀杯折腰處的白鶴連珠紋,看着它腹中的水面隐隐波動。半刻鐘後,另一人到來,身影經過草龍透雕的門窗步入殿中。

一人起身行禮,一人擡手免他的禮,掃一眼那杯涼茶,再掃一眼周圍的内侍道:“四哥請坐。”

“給靖王殿下換茶。”

一太監上前扶杯,一宮女上前添茶。秦衍坐下身,端杯抿了口道:“茶味極佳,頭回喝,是官焙吧。”

秦哲入座後颔首:“陝州的明月。”

陝州的貢茶以碧澗、明月、鹿門黃最負盛名,秦衍聽後笑道:“難怪。”

“四哥從未喝過?”

“喝的都是土貢,這等官焙等閑淘不來。”

大秦茶之官焙與土貢有分别,土貢是由負責産茶的地方官員收集地方所産之名茶,作為土貢進貢皇朝。官烘則是官府專門設立的禦用焙茶作坊,即貢茶院所收集、出産的茶,其流通範圍極小,僅限于天子的茶案上。

彼時,每歲順永帝賞物,貢茶院所産的茶是其中之一,它得以流通于後宮及各宗親王府内。恭王身在京中,常能喝到。靖王身在武州,貢茶與靖王府從來無緣。

他們是父皇最為苛待的二子吧,仔細想想,兩人竟有共通之處。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秦哲笑道:“既然四哥喜歡這味茶,朕贈與四哥一些便是了。”

從前那個因為人品行事飽受诟病者坐在了禦座上,他随口吟句飲茶詩,眼裡泛出了明霞般燦燦的光。

無人不配稱皇,誰能高居宸極,誰就成了皇。

秦衍舉着杯,姿态悠閑的颔首,“那臣就不客氣了,敬謝。”

手足之間情誼生疏,話也就談得生分,茶這個面前之物談盡了,能談的還有當下的時節,什麼秋盡冬初,天氣轉涼了雲雲。無人切入正題,隻能談某些個無關痛癢的閑話。

秦衍垂着眼,一口一口慢條斯理的呷着茶,似乎道句閑話的意興也無。他能一直默着,他有足夠的耐心等一盞明月垂落,朝霞升起。

秦哲也喝了口茶,先道:“近日禦史台清查齊王府的資産,查到了跟四哥相關的一樁事,禦史台說情節惡劣,四哥也知,齊王他因謀逆而薨,靖王府與之牽扯,國章宗法在上,朕不便徇私當它是家務人情處理。所以,朕準了他們,帶你入宮來。”

秦衍聽着,擡眸笑道:“齊王到底犯了什麼罪,臣不清楚,橫豎朝中想怎麼判,就怎麼判。至于這“謀逆坐贓”的罪名,本王擔不起,本王無辜清白,與齊王府之間即便有來往,也都是正當行為。”

秦哲笑道:“在事情未徹底調查清楚之前,朕的話不為公,四哥的話不為實……”

“怎麼查?”秦衍嗤笑一聲問:“三法司聯席會審?”

“四哥也知,目下三法司的個别長官人不在京中,”秦哲腔調緩慢的叙述,“三日前,大理寺燕卿出發南下,巡察部分州縣的獄政。這陣子刑部正忙于處理國朝上下滞積的覆奏案件,尚書萬鶴立恐難抽身。是故三法司聯審難以實現。”

秦衍放下銀杯,起身告辭說:“那就等什麼時候人湊齊了再說。”

秦哲在他轉身時開口道:“靖王殿下是平康初年十月二十日謀逆坐贓之罪案的嫌疑人,刑名重大,不可遷延時日,請配合朝中調查。”

秦衍擡颌,望向南窗。窗上的扇面框紋裡雕着天子賜旨,臣下領旨的人物,木質的式樣看起來栩栩如生,天子意氣昂揚,臣下恭敬謙和,這份精緻的匠心該是取材于某朝某代的典故。

“禦史台職在按國朝法規監察百官,百官違法,因而奏彈,所彈之事,需加落實,因而享有推鞠之權。某案由禦史台主審,進行調查、起訴和審判,合乎章法,并有先例。所以,此案無需三法司聯審。”秦哲視着他的背影又道:“大秦三法司之外的刑名衙署還有花鳥司,然花鳥司司長唐頌同靖王你是什麼關系,朕就不再明說了,花鳥司司長需要回避此案的審理,由花鳥司郎司司長韋笙代之,協同禦史台共查此案。”

“四哥若真是無辜清白的,可以動用涉案人任何享有的權力對禦史台的調查進行辯駁。”

秦衍擡步轉回身,冷面視向平康帝禦座上方的一副字聯。

是大秦太祖皇帝親筆書寫的“立政”二字。

他降低視線,與平康帝對視。帝王身側的起居舍人正在動筆記錄着王言。

這是一道即将成型下發的聖令,臣下無權駁回帝君。

他谛視他,微微挑起了斷眉。

“臣,遵旨。”

告退後跨出殿門,朝霞驅走夜色從南窗的透雕裡照進來,窗上那對臣子面目從陰暗變得光亮華耀,秦衍瞥了眼,微微提唇。

宵禁後的長安城坊沉睡在一片靜谧中,雲漢齋内隻餘一人一檠。

咨閱看着它的燭心被風撫得驚悸跳動,她暫将它擱置,調眼向門外看去。

一人向她看來,她獨自站在寂寞無人的長安街道上,此時的明月并不肯關照她,那身官服上的花鳥暗啞頹唐。

咨閱挑唇,“我聽說方才宮裡下旨了,命禦史台收押靖王審案,花鳥司郎司協同。”

她的口吻很戲谑。唐頌俯身行禮,“望殿下念向日之情,給予援手。”

咨閱無聲笑上一笑,擡起手邊那盞殘燈,吹滅,“禦史台禦史中丞冷思州自請北上幽州考核幽州節度使梅向榮之政績,方才已經獲旨,一刻鐘前出了長安城門。我在朝中無立錐之地,人言微輕,靖王此案,我無權插手。”

唐頌抛卻禮儀直起身來,冷嘲道:“隻怕不是禦史中丞自請,而是他人授意。”

冷思州師出昌睦公主門下,在平康帝授權禦史台專權查案時,其抽身而出,此舉用意頗為暧昧。

咨閱擡眼即笑,失去光影的襯托,她的笑意在黑暗裡肆無忌憚,“彼時出自人道之心為賈府那幫下民求情,是因為他們有了性命仍是下民,可是靖王不似他們,他是王。”

“向日之情?唐司長,這宮裡誰跟誰之間有向日之情?便是有,旋踵即逝,不是麼?”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