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月明 > 第57章 制衡

第57章 制衡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順永四十四年十一月十八,禮部尚書洪興向太極宮呈送了禮部為恭王草拟的三個年号,供恭王擇選。恭王拿不定主意,攜殿中監溫緒前往義安宮征求皇後的意見。

兩人入殿時,李良見正在給皇後回話:“娘娘們都已經離宮了。”

李良見口中的娘娘指的是先帝的嫔妃們,先皇駕崩後,後宮嫔妃們循例搬離大明宮,移居掖庭宮南側以銀安殿為首的殿所内安度晚年。

今後不必再跟梅映雪、袁灼蕖多打交道,待恭王登基後,那幫嫔妃們隻能封做太妃,而她楊培芝是要封做太後的,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皇後這般想着,心情大好,招待恭王時的态度也就愈發和藹。

恭王見自己的生母正陪坐在皇後身邊,趕緊跪下身叩頭謝恩,皇後免他的禮,笑道:“我一個人孤寂,讓你母親留下來陪我。”

三個年号分别是“建熹”、“延平”、“平康”,皇後閱後道:“太平安康,國祚綿長,母後覺得平康二字的寓意極好。”說完看向恭王的生母孟太妃問:“纖聞如何看?”

孟纖聞知道皇後并不是真正詢問她的看法,曲頸說:“奴婢聽娘娘還有殿下的。”

皇後又看向恭王:“載筆如何看?”

溫緒立即明白了皇後選擇“平康”的原因。相比之下,恭王是朝中四位親王中資質最差的一人,“建熹”二字的含義适合開創功業的帝君所用,朝野上下對恭王的期待顯然達不到這種程度。“延平”二字的含義略顯消極,綜合來看“平康”二字最符合恭王統治時期的年号。

恭王心儀“建熹”這一年号,他認為坐在禦案前的自己一定能夠大施拳腳,但他清楚自己幾斤幾兩,根據目前的情況考慮,皇後的選擇的确最為明智。于是他臉色讪讪的說:“兒臣聽母後的。”

皇後似是看出了他内心所想,笑問:“載筆可是覺得母後選的不好?”

“兒臣不敢,”恭王抿着嘴委屈,“兒臣知道,兒臣不是朝中大臣們心中的瑚琏之器,兒臣隻配得起平康二字。”

皇後安慰他道:“他們越是小瞧你,你越是要做出功績給他們看,先帝生前躬勤萬機,業業矜矜,年輕時批理奏折,往往都是通宵達旦。載筆隻要向你的父皇學習,早晚是會積厚成器的。”

恭王應聲是,瞥了一眼溫緒,憂慮道:“本王在這朝中孤立寡與,若非溫大監和母後施用巧計,這皇位我原本是難以登上的,空有上進之心如何立足朝堂?先帝欽點政事堂官員為宰執大臣,但這朝堂内,衆人異心,各不相謀。他們都道段浔心如冰壺,段學士可用麼?被先帝提拔起來的燕序齊、杜郁茂等寒門學士可用麼?本王該用誰才是?這朝中沒有一個人真正忠信于本王。”

在未奪得帝位前,秦哲心神向往,奪得勢位後,他卻發現自己不是天下人眼中的至尊,他甚至對慎王生前的病态有所體會了。

順永帝辭世前,溫緒已經朝中的局勢和派系為恭王剖析過一遍,在慎王宮變中,溫緒竭智輔佐恭王奪取帝位,由此恭王對溫緒越來越信任,直言溫緒有輔弼之勳。他看向溫緒的那一眼是在求助。

“殿下莫怕,”溫緒安撫道:“政事堂有十一位樞臣,他們是中書令、門下侍中、中書舍人、禦史大夫、大理寺卿還有六部尚書。先說中書令兼集賢殿學士段浔,若論撰書修史的才華,當段學士首屈一指,但段浔不僅是一位學士,他還是中書令,是齊王的嶽父,殿下同他談論文學詩賦無妨,殿下同他談論政事,他真的能做到天下為公否?殿下不要忘了燕王和齊王的豺狼之心,他們宮變失利後,眼下正在暗處韬光養晦,隻待日後再起事端,慎王殿下是如何薨的?是被他們攫人噬人于無形。由段浔輔佐殿下執大政,殿下敢用麼?”

經他恐吓,恭王又想起慎王雨中自刎的那一幕,不禁打了個寒顫,他在朝野中不能服衆,燕王和齊王更不會善罷甘休,他正處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之中。

溫緒繼續道:“再說禦史台禦史大夫池浚此人……”

“大監不必贅述,”恭王道:“他極有可能是齊王的人。”

溫緒點頭,又談到賈旭恒和六部尚書:“門下侍中兼尚書左仆射賈旭恒和兵部尚書喬盛是燕王的人,其他五位尚書本就是賈仆射的下屬,賈旭恒兼領的門下省有出納帝命、封駁之權,不僅可以駁正百司奏抄違失、臣下奏章違誤,甚至還可以封還國君的失宜诏令,所以六部尚書是不敢輕易得罪賈旭恒的。”

溫緒又談到燕序齊等人,“這些寒門學士可利用,不可重用,因為他們沒有家世背景,在朝野中沒有根基,蒙受先帝之恩才得以快速晉升。禮法律法是滋養朝野的沃土,他們維護禮法律法,可以成為穩定綱紀的草芥,但他們成不了為殿下遮陰擋雨的大樹,殿下依附他們便是依附禮法律法,而燕、齊二王戕害手足,連腹中胎兒都不放過,他們是規避禮法律法之人。”

恭王訝然盯着溫緒,覺得自己找到了救命稻草,溫緒的每一句話在他聽來都鞭辟入裡。“那……那這朝中……本王無人可重用了?大監,你一定要為本王想想辦法!”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