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說二代明堂建成後,女皇在明堂下安置九州鼎,“懷義率人作号頭安置之”?
可是《資治通鑒》記載了九鼎鑄成的時間——697年四月!死于695年的薛懷義,變身為亡靈打工人?死亡兩年有餘,率人幫助女皇安置九鼎?
按《舊唐書》的口吻,二代明堂同樣為薛懷義建造,“于明堂下置九州鼎”不過是順帶服務。
三、生是女皇的活人,死是女皇的活人。
在公元700年,薛懷義是薛定谔的貓。
《舊唐書》:天後令選美少年為左右奉宸供奉,右補阙朱敬則谏曰:"臣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嗜欲之情,愚智皆同,賢者能節之不使過度,則前聖格言也。陛下内寵,已有【薛懷義】、張易之、昌宗,固應足矣。近聞上舍奉禦柳模自言子良賓潔白美須眉,左監門衛長史侯祥雲陽道壯偉,過于薛懷義,專欲自進堪奉宸内供奉。無禮無儀,溢于朝聽。臣愚職在谏诤,不敢不奏。"則天勞之曰:"非卿直言,朕不知此。"賜彩百段。
《資治通鑒》:太後又多選美少年為奉宸内供奉,右補阙硃敬則谏曰:“陛下内寵有易之、昌宗,足矣。近聞右監門衛長史侯祥等,明自媒衒,醜慢不恥,求為奉宸内供奉,無禮無儀,溢于朝聽。臣職在谏诤,不敢不奏。”太後勞之曰:“非卿直言,朕不知此。”賜彩百段。
上面兩段記載差異不大,最大的不同在《舊唐書》多了一個名字——薛懷義!
朱敬則勸谏女皇不要添加男寵,并一一列舉出來強調“足矣”,薛懷義已無,朱敬則卻說“有”,他會犯下一個如此顯眼的錯誤嗎?說人數“足矣”,卻拿一個死人湊人頭?
隻有張易之、張昌宗兩個男寵,怎麼就“足矣”?兩個算多?
左監門衛長史侯祥為何要跟一個死人比yang具?因比賽的另一方死亡無法參賽,所以他必勝?
若《舊唐書》文字無誤,顯然薛懷義在公元700年是活着的。
-
總結:《舊唐書》對薛懷義的生平記載連貫且細節豐富,《資治通鑒》明顯取材于《舊唐書》,但因已錄其于695年二月四日死亡,為了邏輯順暢,因此删除“多餘”内容。
我們不應忽略《舊唐書》成書早,這一客觀情況,尤其像“懷義率人作号頭安置之”這種細節,史官不會編造、也很難記錄錯誤。
我個人覺得,薛懷義究竟何時死亡,還是值得打個問号的。看不懂的蒼蠅長凝别來了!到處搜集資料的簽約别來了,寫不了你簽什麼約!續約10年、20年,打算再偷個20年嗎?
不要做小偷!不要做寄生蟲!不要做學舌鹦鹉,輕易讓渡自我的判斷力!
【新讀者友好提醒:青x兔子、xx長凝同為2011年開始發文的老簽約,熱衷“發掘”小作者并“轉化”文字。今天是2024年9月1日星期日,兔子因抄襲敗露990天沒有發文。xx長凝是?百合頻道!讓太平公主也親了武則天的那隻!
花錢買抄襲作者的書?
那千萬别寫文,不然你将發現自己的文字在奇怪的地方,獲得“花錢看我自己”成就!】
附《舊唐書—薛懷義傳》全文:
薛懷義者,京兆鄠縣人,本姓馮,名小寶。以鬻台貨為業,偉形神,有膂力,為市于洛陽,得幸于千金公主侍兒。公主知之,入宮言曰:"小寶有非常材用,可以近侍。"因得召見,恩遇日深。則天欲隐其迹,便于出入禁中,乃度為僧。又以懷義非士族,乃改姓薛,令與太平公主婿薛紹合族,令紹以季父事之。自是與洛陽大德僧法明、處一、惠俨、棱行、感德、感知、靜軌、宣政等在内道場念誦。懷義出入乘廄馬,中官侍從,諸武朝貴,匍匐禮谒,人間呼為薛師。
垂拱初,說則天于故洛陽城西修故白馬寺,懷義自護作。寺成,自為寺主。頗恃恩狂蹶,其下犯法,人不敢言。右台禦史馮思勖屢以法劾之;懷義遇勖于途,令從者毆之,幾死。又于建春門内敬愛寺别造殿宇,改名佛授記寺。
垂拱四年,拆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懷義充使督作。凡役數萬人,曳一大木千人,置号頭,頭一?,千人齊和。明堂大屋凡三層,計高二百尺。又于明堂北起天堂,廣袤亞于明堂。懷義以功拜左威衛大将軍,封梁國公。
永昌中,突厥默啜犯邊,以懷義為清平道大總管,率軍擊之,至單于台,刻石紀功而還。加輔國大将軍,進右衛大将軍,改封鄂國公、柱國,賜帛二千段。
懷義與法明等造《大雲經》,陳符命,言則天是彌勒下生,作閻浮提主,唐氏合微。故則天革命稱周,懷義與法明等九人并封縣公,賜物有差,皆賜紫袈娑、銀龜袋。其僞《大雲經》頒于天下寺,各藏一本,令升高座講說。則天将革命,誅殺宗屬諸王,唯千金公主以巧媚善進奉獨存;抗疏請以則天為母,因得曲加恩寵,改邑号為延安大長公主,加實封,賜姓武氏。以子克乂娶魏王武承嗣女,内門參問,不限早晚,見則盡歡。
長壽二年,默啜複犯塞,又以懷義為代北道行軍大總管,以李多祚、蘇宏晖為将。未行,改朔方道行軍大總管,以内史李昭德為行軍長史,鳳閣侍郎、平章事蘇味道為行軍司馬,契苾明、曹仁師、沙吒忠義等十八将軍以讨之。未行虜退,乃止。
懷義後厭入宮中,多居白馬寺,刺血畫大像,選有膂力白丁度為僧,數滿千人。侍禦史周矩疑其奸,奏請劾之,不許。固請之,則天曰:"卿且退,朕即令去。"矩至台,薛師亦至,乘馬蹋階而下,便坦腹于床。矩召台吏,将按之,遽乘馬而去。矩具以聞,則天曰:"此道人風病,不可苦問。所度僧任卿勘當。"矩按之,窮其狀以聞,諸僧悉配遠州。遷矩天官員外郎,竟為薛師所構,下獄,免官。
後有禦醫沈南璆得幸,薛師恩漸衰,恨怒頗甚。證聖中,乃焚明堂、天堂,并為灰燼,則天愧而隐之,又令懷義充使督作。乃于明堂下置九州鼎,鑄銅為十二屬形象,置于本辰位,皆高一丈,懷義率人作号頭安置之。
其後益驕倨,則天惡之,令太平公主擇膂力婦人數十,密防慮之。人有發其陰謀者,太平公主乳母張夫人令壯士縛而缢殺之,以辇車載屍送白馬寺。其侍者僧徒,皆流竄遠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