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居民都在的安月鎮日子裡,大家都把安月鎮的居民看成是一家人一樣。鎮子小,所以大家生死婚配的一輩子基本都在這片方圓。
那時候的矜夫人,還是個名叫李缃矜的鄰家少女,乖巧能幹很讨居民喜歡,大家都叫她阿矜。
“阿矜,這是大嬸家剛從山上摘的野菜,味道可鮮了,你帶回去嘗嘗。”
“謝謝張嬸兒,我做好菜給你送一盤過去。”
“阿矜,謝謝你前兩天幫叔家孩子做的衣裳,叔今個出海到始樂趕集,看到有賣你喜歡的糖人,就幫你捎回來了。”
“謝謝林叔,改天阿矜去你家串門。”
阿矜性情溫和,家境倒也一般,但父母把她教育的懂事知禮。
在這樣的日子裡,某天父親在同林叔趕集回來後,抱回來一個男嬰。
父親解釋到,說是在回來的海上,竟看到一個木盆,盆裡就是這個男嬰了。要是不救,這嬰孩定是沒命了。他和林叔當時動了恻隐之心,想着好歹一條性命,便帶回來了。
但是鎮上的居民們大多都有幾個孩子,所以他和林叔巡了一圈,沒有哪戶人家是想要的。
阿矜何等伶俐的頭腦,當即明白了父親的意思,若是阿矜不嫌,那這個孩子,就是阿矜的弟弟了。
阿矜很懂事地認了這個弟弟,她心想,家裡隻有她一個孩子,多了一個弟弟,她出嫁後父母還能有人照料。
父親母親當然明白阿矜的孝順懂事,收養嬰孩後對阿矜心疼更加。
阿矜便自此有了弟弟,父母給他取名李守謹。
守謹,守矜,守護阿矜。
歲月流轉,兩年過去。小阿謹長大了。小阿謹的性格和阿矜不同,頗有些頑鬧,喜歡用着小孩子的方式來争取鎮上的大家的喜愛。
大家對小阿謹的聰明機靈常常讓小阿謹可以讨要一些糖人面餅,父母也會喜愛地抱起小阿謹,掏出有趣的小玩意兒。
之後,小阿謹往往會抱着它們蹦跶着分給阿矜。
這時候,阿矜會微笑地看着小阿謹“深受寵愛”而得意洋洋的小模樣,溫柔地摸摸小阿謹的頭。
但阿矜感受到大家對小阿謹更甚的喜愛時,總會在心底升起一點點小小的失落,然後默默地把失落按下去。
當及笄後,阿矜出落地更加動人。鎮子裡的居民開始半開玩笑地打聽起阿矜的心意。
父母也試探地問起阿矜,當提及林叔家同阿矜年長兩歲的兒子時,看到阿矜有些發紅的臉,便了然地點頭。
林叔家的兒子林新景,和阿矜也算青梅竹馬的長大。性情同阿矜一般溫和知禮,前兩年剛考取了功名,下車伊始,準備在始樂當個知縣,倒也不遠,可以每日乘船返家。
于是父母便找個機會尋着林叔說了,
林叔開朗大笑:“好,好,阿矜是個好姑娘,我們家真是積福啊。”
于是林叔趁着晚上林新景歸家,把阿矜的事一說,林新景自然也沒有異議:自幼喜歡的姑娘,兩人本就是兩情相悅。
于是,在阿矜十七那年,穿上了正紅的嫁衣。
七歲的小阿謹這時候才知道自己的阿姊要離開家裡了,但是那時候的小阿謹還不知道什麼叫愛。
他以為是那個林叔家要搶走阿姊,哭的稀裡糊塗可憐兮兮。
大家都笑那個鼻子通紅的白面小豆包,隻有阿矜穿着嫁衣溫柔地擦幹小阿謹的眼淚,帶着些羞澀微笑看着小阿謹:“小阿謹不哭,阿姊是要成親了。”
小阿謹抽抽噎噎地止住哭,睫毛上挂着要掉不掉的淚珠,他懵懂地看着一襲華麗嫁衣的阿姊臉上的紅暈和微笑,隐隐覺得自己的阿姊現在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