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變的一面來看,制度不能一成不變,因為外部環境、發展形勢在變化。城市發展也是如此。讀書的時候,我去某處參觀防禦城堡的時候看到過這麼一段介紹,大意是說興建于幾世紀以前的防禦工事,幾個世紀之後則成了限制城市發展的城牆。本來是保護居民的防禦工事,随着時間流逝,保護的功效流失了,反倒成了阻礙,居民也漸漸搬離,隻剩下一片廢墟作為旅遊打卡的遺址。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歸根結底,沒有遵循規律、因應變化,戰争時期需要修築堅固的防禦工事,但是經濟發展時期需要人口、土地、貿易,通行不便、空間狹小的防禦工事就成了城市發展的阻礙。企業是如此。不能說靠一項巅峰産品就能躺赢,柯達相機曾經以為它的膠卷無人匹敵,誰料卻被不需要膠卷的數碼相機取代了。諾基亞曾經市場占有率第一,轉瞬之間,已成明日黃花。曾經的比較優勢反倒使優秀企業坐井觀天,在發展中掉隊了。
在因應變化中,我們會發現改變本身是最難的,它要我們始終保持空杯、歸零心态,敢于和前一刻那個完美的自己說拜拜。就防禦工事而言,要想發展經濟,就要敢于打破那堵曾經堅不可摧的高牆;以企業為例,要想獨占鳌頭,就要永不知足,時刻向着下一個現象級産品進軍......
就在我起身的瞬間,“Welcome to Mr. Fan's Inner World!”的字迹消失了,扉頁上快速出現了“To be or not to be is a question. Go back to what I used to be. ——Mr. Fan”畫面,然後又恢複成幹幹淨淨的空白頁。
哈哈哈哈,帆先生太逗了,竟然把關機畫面設定成這麼有哲理的句子。想到這一點,我忍俊不禁。這就像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的Hello World一樣。
言歸正傳,如果這本書裡含有帆先生的意識碎片的話,那麼它究竟包含了哪些意識碎片呢?按照記憶膠囊中BB時空一帆師兄的表述,帆先生委托生活在徹頭徹尾光明面的一帆師兄去收集意識碎片,那麼AA時空是否還留有帆先生的意識碎片呢?
我拾起書,根據慣性翻到了最近有使用痕迹的一頁。如果說帆先生經常使用這本書的話,那麼他在慘遭不測前閱讀或者使用的那頁,一定含有至關重要的信息。
我将雙手放在最近的一頁上,書頁上顯示數據讀取中,十幾秒後,書頁上出現了疑似在某個電梯内的影像畫面,我仔細觀察,畫面裡人頭攢動,但是出乎意料地,竟然有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畫面中,在張望着和我的位置對視!那個熟悉的身影,身穿深藍色真絲襯衫,淺灰色西裝褲,手上拿着一個檔案袋,不是别人,正是BB時空的我本人。這個電梯,從裝潢和内設來看,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正是集團總部的電梯!
這是在搞什麼?難道帆先生一直在暗中監視我?
咦,不對,這個畫面晃動的幅度和視角的位置充分表明,這個視角不是監控攝像頭的視角,而是帆先生本人的視角。哦,對了,我之前是去集團總部交過材料,而且清清楚楚記得,當時透過電梯看到了陳一帆師兄那雙攝人心魄的眼睛,那一刻,透過那雙眼睛,我看見了自信堅韌的自己,一直以來的迷茫、無措都迎刃而解了......
從帆先生持有這段記憶影像這個事實來看,當時在電梯裡的并不是一帆師兄,而是帆先生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