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可能,作為聯盟主席帆先生的意識完全四分五裂了,第二種可能,作為聯盟主席帆先生的意識,隻有最關鍵、核心的那部分四分五裂了,造成主體意識沉睡、休眠。如果是第一種可能,目前隻能按兵不動,演好聯盟主席帆先生的這出戲,暗中調查、收集各種信息情報,協助陳奇複原帆先生的全部意識;如果是第二種可能,那就要抽絲剝繭,在這個時空的陳一帆身上提純出屬于帆先生的那部分沉睡意識。
這樣想着,我飛速浏覽了一遍陳一帆的畢業論文,文中很多專業術語太深奧了,我看得有點頭皮發麻,于是直接劃到了最後,想看看有沒有緻謝部分。說來也巧,修改痕迹顯示,緻謝部分正是陳一帆今天新寫的内容。
緻謝部分,陳一帆有一句話寫的很有意思,頗有深意:技術疊代、社會發展、曆史演進的趨勢,我們無法阻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們正處在過去通往未來的列車上,過去無法改變,未來遙遙無期,而現在正在發生。時空穿越貿易,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目前還難以給出簡單論斷,重要的是,我們正在通往未來的列車上。
我感覺陳一帆,在寫下這部分内容的時候,似乎預感到了什麼,時空穿越貿易的口子一旦打開,可能會促進各時空精華部分的共享,也可能會帶來劣币驅逐良币的糟粕泛濫,甚至沖擊已有的時空秩序,引發時空混戰。真正讓我好奇的是,為什麼陳一帆,提了兩遍,我們正在通往未來的列車上?
上午在前往精神病院的空中之旅中,我記得廣播裡隐約在播放一段新聞:“B市列車博物館于今日正式對外開放,列車是一種曾經風靡16世紀,式微于17世紀的交通工具,如今,經過考古挖掘和技術修複,B市列車博物館正式複原出16世紀列車的原貌,熱忱歡迎市民的參觀。”為什麼這個時空,陳一帆會用到列車這個詞語,諸位看客,别怪我咬文嚼字,這就像在我原來所處的時空,一個人說,我們正在通往未來的馬車上,一樣奇怪,因為馬車早已不是主流的交通工具,一個人如果說了兩遍正在通往未來的馬車上,那麼馬車這個詞語一定别有深意。難道陳一帆,已經預知到,時空穿越貿易終将昙花一現嗎?還是說他接觸到了什麼核心機密讓他成為了别人的眼中釘?
通往未來的列車,是否在傳遞着什麼信息,看來有必要抽時間去一趟列車博物館了。
就在我走出圖書館之際,一聲“帆子,這裡”吸引了我的注意,雲翔騎着一輛“空中電驢”懸浮在空氣中,沖我招了招手,我連忙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