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好人,出生于一個名叫菽城的小地方中的富裕家庭,雖然不是巨富,但在當地也算有名,母親是某地主家的獨生女,父親是城中的商人。她的母親在生她時落下了病,不能再生孩子了。雖然她的父親十分想要一個男孩繼承家業,但出于對她母親的愛也隻好作罷,給她起了個奇奇怪怪看不出男女的名字,當做男孩養大。
那時朝廷因為幾位公主的要求鼓勵女子上學,所以她父親便不像以前的大戶人家一樣給女孩子請老師,而是五歲時便把她送進了朝廷開設的學堂。在學堂裡她有三門功課一定要提,其一是翻譯古文,無論多難懂的古文,她第一次見都能理解個七七八八,其二是辯論,她的同學都辯不過他她,有時連老師與她辯論都會被繞進去,這最後一樣要提的是書法,倒不是她寫的字有多好,而是她的字實在太醜了,醜到驚天地泣鬼神,而且從她進學堂到被退學為止十年有餘,換了不知多少老師,家裡也請了不少人來教她,也沒有一點改善,對此她的理由是“反正我寫東西都是給自己看的,我能認就行了,何必慢慢寫浪費時間”。
她父母看的出來她不是個管家的料,原本的安排是她好好讀書,将來說不定在學堂混個女先生當,反正朝廷現在鼓勵女子讀書,将來再給她招個贅婿,反正他們攢的錢不遇上天災人禍也夠幾輩人過活了。可惜秦好人她可不是個省油的燈,原本小時候乖乖巧巧的姑娘到了十來歲便鬧着自己不結婚,将來要靠寫話本、做些莫名其妙的小玩意過活,學堂的先生也向他們告狀,說她在學堂裡,不好好聽課,功課也不做,專門搗鼓一些木棍、木片、紙、漿糊之類的東西,若是其他學生早就挨打受罰了,但她又是個姑娘,先生們也不好罰,隻好由着她去,但其他學生又因為她搗鼓的東西分心,隻好把她放到教室的邊角,沒趕她回家大抵是因為她一個人的學費就趕得上其他人加起來的了。
起先她父母還以為隻是小孩子長大了心思多了,或者喜歡上了哪家的男孩子,直到十五歲時她被退學她父母才擔心起來,那一年過年放假時學堂的一位先生突然來她家拜訪,并告訴她父母過完年後不必把她送到學堂了,原因不是她打擾同學上課,是“她的一篇文章裡隐有反意,若是男子此時已被拷走了,但她是女子,所以并未處罰,隻是以後就不要再來了。”于是她就不再去學堂了,隻是待在家裡擺弄自己的小玩意,或心血來潮寫點話本小說,乃至于日夜颠倒,子時起來吃早飯。她的父母擔心她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思來想去決定把她送到修煉的門派中,既修身養性,就算将來修不出個名堂也有地方養老,不至于受人蒙騙被吃絕戶,于是他們便把決定告訴了她,她倒是答應的很幹脆,于是此事便定下來,由她父母去打點好後就收拾行李,等三月初門派開始招生就去。也算她運氣好,大約五百裡外就是當今最有名的修煉門派“太一門”的分壇,況且沿途沒有荒地,慢慢走也不過十多二十天,要見面相當容易。二月底她就到了“太一門”門派邊的鎮子,隻等入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