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出生于永熹元年,年有三十五左右,專研醫術,如今行醫到了邳縣,因極善外傷處理,被劉備請到了軍中給田都尉看治傷。
營帳中光線暗淡,隻見一人平躺在床上陷入昏迷狀态,腹部的傷口發膿裂開,鮮血浸濕了布,看上去傷口已有數日。
劉備将華佗請來,歎道:“我與都尉來邳縣征兵,不巧正遇見了一夥賊寇,厮殺間都尉不慎被賊寇所傷,如今失血過多陷入昏迷。聽聞元化兄醫術了得,特請你來給都尉看看傷情。”
華佗上前一觀,又拿起田都尉的手把脈,沉吟片刻,淡定道:“請縣丞放心,還有得救。”
劉備聞言松了一口氣:“那就拜托元化兄了。”
華佗要在帳中給田都尉處理傷口,劉備先行出來透口氣,這時便有兵來報:“回縣丞,廬江郡舒縣周異之子,周瑜小郎君遞了拜帖,想與都尉一見。”
劉備扭頭看了一眼帳中的田都尉,心下卻在嘀咕,廬江郡的周氏可是名門望族,祖上在朝中位列三公,聲名顯赫,田丘毅何時與這等望族子弟攀上關系了?
想到如今田丘毅的狀态,他道:“都尉如今重傷在卧,怕是不便見客。”
這時小兵又道:“那周小郎君說了,若是見不到都尉也沒關系,他聽說華醫工在軍中,想與之見上一面。”
原來是為了華佗,難怪難怪。
見狀,劉備吩咐道:“請周小郎君先進來,且告訴他,華醫工正在為都尉治傷,等他出來之後,我定然幫忙轉達。”
小兵稽首:“喏。”
劉備非趨炎附勢之輩,但也不能怠慢了這位出生頂級望族的子弟,他轉念一想決定親自前去接待。
卻見一個少年走來,面容俊逸,身量修長,穿着一身月牙白的衣裳,腰間束同色鑲嵌藍寶石腰帶,步履從容姿态閑适,走動間身上挂着的玉玦碰撞發出清脆悅耳之音,可謂“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周瑜見到劉備迎來,心中知道這位便是剛憑借戰功坐上下密縣丞的劉玄德,便迎了上去,拱手道:“小輩乃廬江郡舒縣人,名喚周瑜,見過劉縣丞。”
劉備拱手回禮客套道:“原來是周小郎君。”
周瑜看着督尉的營帳,又表現得關切:“聽聞田督尉在對抗賊寇之時受了傷,如今怎麼樣了?”
劉備也看了一眼督尉所在的方向,聲音低沉道:“元化兄說是有得救。”
周瑜聞言安慰:“以華醫工的醫術,既然說田都尉能救,想來是有把握的。”
兩人又寒暄了幾句,劉備因有事要去處理,便讓周瑜去營帳中等待,先行離開了。
時間一點點過去,等了将近一個時辰的時間,華佗淡定走出營帳,與在外頭守着的小兵道:“傷口已經處理好了,能不能醒,就得看都尉的造化。”
小兵看着華佗氣定神閑的樣子,松了口氣:“華醫工醫術了得,想來都尉定然能平安度過此劫。”
華佗擺了擺手:“别說這些虛的,等都尉醒了再說這些恭維的話吧。”
此時已經日暮西斜,天上燃起了火燒雲,整個世界都被染了顔色。
說話間,華佗看到一個俊美的少年朝着他走來,稽首進行自我介紹。
華佗聽聞對方乃是出身廬江郡周氏,不敢怠慢,客套詢問道:“周小郎君可是身邊有誰遇到了疑難雜症?”
周瑜道:“此事确實算得上疑難雜症,說是治病也沒錯,隻是對證卻非人。”
“哦?”華佗來了興趣,“那要所治為何物。”
周瑜環視營帳,便笑道:“将要入夜,不如移步換個地方再說。”
華佗見對方氣度極好,又長得頗為好看,索性點頭:“也好。”
兩人便讓小兵轉告劉備一聲,一同離開了軍營。
楚楚因為生病在客店裡不便出門,通過部曲得打聽得知華佗的确在田丘毅所在的軍營中,而周瑜已經尋過去了。
若她沒有一手會掐算的能力,要尋人恐怕得要耽擱不少時間,而周瑜卻如此快的打聽到華佗的具體位置,有時候真不能小看了古人搜集情報的能力。
等天剛剛入夜,楚楚已經吃過了晚飯,又乖乖喝了一碗湯藥,才見着周瑜回來了。除了他帶去的部曲外,身邊還多了一個留着山羊胡子的清瘦中年人。
大抵就是華佗了。
周瑜下馬,給華佗介紹道:“這位是橋……”
“我叫橋江楚,你也可以叫我楚楚,今年滿十歲了。”楚楚卻笑眯眯搶答,“你就是那位醫術特别厲害傳遍大江南北的華醫工吧,真是久仰久仰。”
“過譽了。”華佗見面前的小孩子說話神氣,摸了摸下巴得胡子上下打量她,道:“不過你這小女娘十歲還這麼矮小,莫非是個早産兒?”
楚楚一咽,沉默片刻,這才小聲道:“雖然我的确是個早産兒,但是你也不必說我矮的。”
華佗疑惑:“矮不是事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