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蚱确實有幾百種,楚楚常年在山裡田裡走,自然是認識什麼是草蜢什麼是蝗蟲,她笃定道:“這就是蝗蟲,沒有錯的。”
孫策拍拍楚楚的腦袋瓜子:“你怎麼就能确定這就是蝗蟲呢?你連内宅都出不來,年歲又這般小,怎麼會有機會認識此物?”
楚楚:“!”
這話倒是沒錯。
但是她沒必要去自證,而是選擇找到孫策的漏洞:“可我們才認識不到兩日呢,阿策兄長又了解我多少?怎麼就确定我不認識什麼是蝗蟲呢?”
孫策咽住,也無法反駁。
周瑜看着楚楚沉默了一會兒,突然道:“你可是知道些什麼說法?”
楚楚卻皺起眉頭,莫非古人并不知道蝗蟲的習性?
聞言她解釋道:“蝗蟲有三個時期,分為卵、若蟲、成蟲。卵孵化成若蟲後,會經曆七天一次的蛻皮,一次為一齡,一生會經過五次蛻皮,五齡之後就會長成蝗蟲成蟲,蛻變出羽翼。如此,蝗蟲成蟲,外貌便如冊上記載的蝗蟲一緻了。”
楚楚臉上更為疑惑:“難道你們不知道嗎?”
孫策無語:“我們該知道嗎?”
這時周瑜解釋道:“朝廷會有專人記載各種天災人禍,蝗災的發生地發生時間、受災情況都有史官記錄在冊,但是關于蝗蟲的習性相關的典籍,許是我看得不多,亦未曾見過記載。”
他說完頓了頓,繼續道:“蝗災又被歸類于天災,來去無蹤,人力很難追究其蹤迹,因此多數人認為蝗災的出現是因為上天降下的懲罰,少有人清楚蝗蟲因何而來。”
蝗蟲成蟲飛行速度比馬跑得還快,飛來一陣,将食物吃完了,就又飛走了,确實難以尋蹤。
孫策冷嘲一聲,也補充道:“若是蝗災的出現導緻饑荒,士族就會歸咎于是天子德行有虧,以此讓陛下更改诏令或者下罪及诏,而其中又會涉及到更多的政治博弈。”
這話他的聲音不大不小,隻有他們三人能聽得到罷了。
楚楚一時無言。
孫策以為是她第一次聽到這種朝堂上的陰暗面,不由道:“傻了?”
她擺擺手,聲音有氣無力的:“兩位兄長的意思,不就是說朝廷上的官員在蝗災來臨時,不去分析蝗災出現的原因,隻管将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于争權奪利之中去了呗。”
周瑜輕笑一聲:“你這話說得倒是直白。”
楚楚沉默:“……”
百官的聰明才智都不用到正途上去也是白廢。
難怪蝗災每次出現的時間地點受災程度都記載了,偏偏就是不知道想辦法去研究蝗蟲的習性呢。
孫策将抓來的蝗蟲碾死,轉頭一臉疑惑,突然道:“對了,你是怎麼知道蝗蟲有三個階段,又怎麼知道若蟲經曆過五次蛻皮便能成長成為成蟲的?”
楚楚:“說來話長……”
孫策道:“那你就長話短說。”
楚楚無語:“就是因為說來話長,就不适合現在說了。不如等我們回府之後再慢慢與你們解釋罷,現在我還要辦點事情。”
“事情?你一個小孩不是臨時出來玩樂的嗎?辦什麼事情?”他見她不肯說,頗為無語。
楚楚:“……”
她這不是需要點時間編故事嘛。
周瑜倒是已經看出楚楚的目的了,笑言:“我看你不是為了看水車來的,是專門為這蟲子來的吧?”
“咳咳。”這倒是。
楚楚自是不認的,解釋道:“并沒有,我是剛剛看到這若蟲之後臨時起意的。”
孫策恍然:“你要辦的事情跟這蝗蟲有關?”
楚楚點頭:“沒錯。”
她看向周瑜,繼續道:“如果阿瑜兄長看過史官記載關于蝗災的情況,可發現蝗災出現有什麼規律?”
周瑜這時很快就反應過來,楚楚是在引導他思考,她的這個問題必然也是有目的的。
阿策說得沒錯,這孩子确實有些意思。
周瑜回憶片刻,道:“典籍上記載每次出現蝗災之前,必然有地方出現旱情。”
孫策挑眉,上前摟住周瑜的肩膀:“行啊阿瑜,這你都能記得住。”
楚楚也道:“厲害。”也的确如此。
周瑜生得極白,今日又穿了一件月白色繡着雲鶴的綢緞衣裳,系了同色腰帶,加上那肩寬比例亦是完美,就如書中說的陌上如玉的公子那般惹眼。
此時他臉上的皮膚被日頭曬出一抹薄紅,似是不覺,一雙桃花眼深邃的看着楚楚:“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沒錯,這我确實是知道的。”楚楚回神,解釋道,“幹旱後地表植被稀少,更利于蝗蟲繁殖和成長,蝗蟲快速長成成蟲之後,會馬上進行二代繁殖,那麼産卵量将是非常龐大的。如此,若是這些蟲卵孵化成若蟲時,那麼蝗蟲密度将變得非常恐怖,蝗災就會來了。”
而淮河流域發生蝗災時,這一特點尤為明顯。
周瑜思索片刻,點頭:“明白了。”
孫策也大緻明白了過來:“近兩年江南部分地區亦有旱情,你剛說要辦的事,應該就是想要問問周圍的農戶,這些螞蚱與往年的密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