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徐達出征了,徐府的訪客一下子減少了不少,至少不需要徐妙錦一直陪侍了。
對此南星(徐妙錦的侍女)不由抱怨夫人偏心,明明徐妙錦也到了适婚的年齡,卻将她拘在院子裡不讓她見客,搞得别人還以為徐家隻有兩位小姐(指徐妙清和徐妙琳)呢。
徐妙錦本人到沒覺得不妥,徐妙清和徐妙琳是徐夫人謝氏的親女,人家對親女好一些不是很正常嗎?
再說了,以現在這種情況,但凡朱标還活着,她就不能随意嫁人,倒不如和曆史上一樣,出家做道姑算了,反正正一教修士可以居家修行,還不忌葷腥,可以結婚。要是朱元璋非要她嫁人也不妨礙。
想到這裡,徐妙錦忍不住給徐達發了私信詢問他的看法。
徐達對此沒有意見,反正也不妨礙,徐妙錦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于是徐妙錦決定等元宵節結束後,她就去洞玄觀參拜,最好是找個懂醫術的道士拜師,為她之後學醫以及各種不符合時代的醫書做鋪墊。
為什麼要元宵節以後呢?因為元宵節不宵禁啊,徐妙錦想去逛夜市看花燈吃小吃……
徐達一早就料到徐妙錦這個小吃貨肯定不願意放過元宵節,出征前就和謝氏說好,元宵當天讓徐允恭帶她們姐妹出去逛夜市。
剛開始謝氏并不同意,可當她聽到女兒們出嫁後就沒這般自由後還是同意了。
元宵節當天,朱元璋在坤甯宮設了家宴,所有皇子公主後妃們都出席了,席間朱元璋專門強調了要善待百姓,但朱标和朱棣都看見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的眼中閃過了一絲不耐煩,看來這兩人沒救了。
對此朱标很是不滿,一方面幾人一母同胞,又是他帶大的,這态度不就是再說他沒教好嗎?另一方面,随着秦王和晉王被囚禁,朱标就要直面朱棣了,從是曆史的一系列操作來看,朱棣的資質并不比朱标差,以往還有名義壓着,朱棣不至于那麼快起了奪嫡之心,但現在朱棣可是被徐妙錦和系統蓋棺定論的有為之君,誰知道朱棣會不會……
當然,在朱标還活着的時候,朱棣不會在明面上和朱标争,但朱标後繼無人,而朱棣文有朱高熾、武有朱高煦,誰知道朱棣會不會再來一次靖難呢?
萬一朱标還是走在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未必會為了什麼正統再将皇位交給朱标一脈了,誰讓朱标子孫資質一般呢。
除此之外朱标頭痛的還有如何處理朱允炆,要說現在的朱允炆無辜吧,确實無辜,畢竟他現在什麼也沒做,可說他不無辜吧,那些事情确實是他幹的……
要徐妙錦說,反正曆史已經證明朱允炆不行了,那就當普通宗室養就是了,隻要呂氏是次妃,朱允炆就沒有資格當皇帝不是。
但現實要考慮的東西往往比想象中複雜,誰都不能保證朱雄英能活到成年,也不能保證他的資質好,資質這種東西如開盲盒,就像朱元璋有朱标、朱棣這樣的兒子,也有朱樉、朱棡那樣的兒子,誰又說的準呢?
朱棣的煩惱沒朱标多,畢竟朱标還活着嘛,他頭痛的是如何教導朱高煦,他不想朱高煦再被朱瞻基扣一次銅缸了……
朱元璋在思考如何安置朱樉和朱棡,馬皇後在思考如何安置兩人的子嗣……總之,老朱家的人各有各的煩惱。
另一邊,徐允恭将弟弟妹妹們帶到夜市後就放他們自由活動了,當然侍女侍衛什麼的都安排妥當了。
徐妙清、徐妙琳姐妹相約去走百病,徐膺緒和徐增壽兄弟相約去看舞獅,徐允恭夫妻則去看燈了,徒留徐妙錦一人在原地思考吃什麼。
元宵節元宵節,湯圓必不可少,但荷包飯、帶骨鮑螺、梅醬什麼的也不能少!
隻能說跟徐妙錦出門是最累的,因為她什麼都要買,但也是幸福的,因為她讓大家一起吃,而不是所有人看着她吃……
許是笑的太肆意了,引來了一條大尾巴狼——常茂。
常茂是誰呢?開平王常遇春長子,太子妃常氏之弟,永昌侯藍玉的外甥,憑借着常遇春的功勳被朱元璋封為了鄭國公,其妻乃宋國公馮勝之女,妻妹乃周王妃。
單看常茂的簡曆就知道他不簡單,再往細裡看,還能發現他的名字是朱元璋賜的,理論上來說,這樣的人應該是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将軍才是,但常茂是個十足十的纨绔……明史稱其“驕稚不習事”。
既自大又幼稚,還不擅長處理軍事的常茂為什麼會盯上徐妙錦呢?按理來說他已經結婚了,以徐妙錦的地位給他當妾也不現實。
這就要從年前徐妙錦時常出入文華殿說起了,自此太子妃常氏活過洪武十一年以後,她就十分害怕擔心自己的孩子們會因為朱标偏心呂氏而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基建系統将朱元璋立朱允炆為太孫的事情告訴了常氏。)
朱标:我怎麼無緣無故就被扣了一口黑鍋?
經過兩年的觀察後,常氏發現朱标對呂氏并沒有什麼特殊,剛放下一口氣的常氏突然發現朱标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嘴裡時常會提到什麼徐姑娘,聯想起婆婆馬皇後剛接進宮的魏國公家姑娘,常氏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雖然大家都在猜馬皇後是為了給朱棣續弦才将魏國公家的姑娘接進宮的,但繼室隻能有一位,魏國公家可有三個姑娘,朱标子孫不豐,再為他納一位側妃也不是不可能。
緊接着徐妙錦就開始頻繁出入文華殿,文華殿是什麼地方,是太子觀政的地方,就連常氏都不能随意進的地方,徐妙錦卻能随意來去,這怎麼能不讓常氏憂心?
朱棣:合着我不存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