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憶寫于11.20
一夜花燈璀璨,滿城春意濃。
元宵佳節,賞花燈的傳統一年年延續。每到佳節臨近,人們走出家門,欣賞各種燈籠,感受節日的歡樂與溫暖。這樣的傳統活動不僅增添了節日氣氛,也讓家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
小美聽妹妹說,今年東區的元宵節燈會主場在中心廣場,人民公園也會有分會場,展出時間是從2月26日(正月十二)到3月3日(正月十七)。
“三姐,十五晚上咱就不去吧,人肯定多。在家陪陪爸媽看元宵晚會,2号或3号晚上再去,咋樣?”
“你們就2号去吧,3号是最後一天,又是禮拜天,人肯定更多。”
小美自己去不去無所謂,主要是想帶暄暄去見識一下。她這裡還還沒回應,她媽就把日子定了,小美便欣然同意。
“我看就定在3号吧,那天是周日,大家不用想着下午還要上班,可以放心聚聚,喝點小酒,多聊會兒天。”
小美早忘了之前母親讓她哥帶着去大姐家的事。腦子裡隻想着翠珍酒量不錯,這次聚會能讓她的壓力有所緩解也好。
“酒就讓那兩位男士準備吧,反正咱們也喝不了多少。聽徐翠玲她們說,你那位藍定筠現在是城建局的大領導了,估計這頓飯也不用我們操心了,除了你這個回鄉客。”
小美連忙說道:“喂,什麼叫‘你的那位’啊?”
“哎呀,不好意思,跟翠玲她們說習慣了哈。”
翠珍尬笑了兩聲,接着又繼續道:
“李士林現在也是科室主任了,他呀,比以前豐滿了不少,你見了就知道了。”
翠珍真有創意,小美被“豐滿”這個詞逗笑了,這個詞用在男人身上還真新鮮。
她想起最初在學校見到的那個“小白胖”,後來變成了“大白胖”,要是再“豐滿”下去,不知道又會是什麼樣?
不知為何,小美心裡竟然有了一絲小小的期待。
元宵節這天早上,小美媽媽煮了豆沙和黑芝麻兩種口味的湯圓。雖然湯圓不大,但孩子們不能多吃,因為糯米不容易消化。
“姥姥,為什麼我們隻能吃三個湯圓啊?”
小暄暄看着姥爺、媽媽和四姨碗裡的六個湯圓,向正在廚房忙碌的姥姥提問。
“就是嘛,姥姥,我們也想吃六個。”
均均見弟弟大膽地問了出來,也跟着附和,平時他可不敢這麼做。
“小妹妹碗裡才一個湯圓,她不也在乖乖吃嗎?”趙小靓闆起臉,裝作嚴肅地對兩個外甥說。
“好了,快趁熱吃吧。姥姥不讓你們多吃湯圓,因為它是糯米做的,你們小孩腸胃沒大人好,吃多了會不好消化。”
小美趕緊給兩個孩子解釋。
“那。。。等我們長大了,是不是就能和大人吃一樣多了?”
小暄暄把勺子上的湯圓放進嘴裡,吃完後心滿意足地咂咂嘴,轉頭問媽媽。
“那當然啦,”小美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把端着的一盤菜放到桌上,對兩個外孫說:“所以你們要聽話,好好吃飯,這樣才能快點長大。”
小暄暄看着盤子裡的涼拌小油菜,第一次主動探出了筷子夾起來就吃,為了能多吃湯圓,小家夥也是拼了。
中午,小美的爸爸做了三女兒帶回來的大鲈魚,切了些冷盤,小美的媽媽又炒了兩個熱菜,配上白米飯和鮮美的魚湯,大人小孩都吃得特别香。
“晚上咱們就不炒菜了,包點羊肉胡蘿蔔餃子就行。下午早點開始包,吃了好看元宵晚會。”
小美爸爸放下碗筷,有些不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