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憶寫于10.25
小美覺得,她二姐之前說得挺有道理的,學前班确實能幫助孩子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為他們提供一個平穩的适應過程和基礎的學習準備,這樣的過渡階段真的很重要。
幼兒園的教學模式比較輕松,側重于興趣培養和好習慣的養成。進入學前班,可以幫助孩子逐漸适應小學那種更為正式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方式,同時也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孩子正式的學習生活,往往不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而是從幼兒園就開始了,比如幼小銜接,大多數的公立幼兒園,并不會對幼小銜接内容進行教學,如果家長也不帶着孩子學,那麼孩子就真正是零基礎入小學了。
“美兒,讓暄暄上學前班是正确的選擇。如果直接上小學的話,他可能會跟不上進度。就像咱均均那樣,真後悔當初沒讓他上學前班,剛上小學時明顯比人家上過學前班的孩子要吃力一些。”
“你說的對,孩子直接上小學是有點虧,雖然入學後都會從零基礎開始教,但是教的速度也非常快,孩子要是真零基礎的話,那肯定跟不上。”
在子弟學校教書的時候,小美也聽小學部的老師們讨論過這個問題,“一開始如果跟不上,後面就可能越來越吃力了。”
“從今年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就能看出來,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和沒上過學前班的孩子之間,确實有很大差距。”
“以後也得讓我閨女上學前班,原來還沒這打算呢,聽你們這麼一說,不上還真不行呀。”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出類拔萃,所以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學習文化課程。市面上的一些培訓機構也迎合了這種需求,不顧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提前對孩子進行學科教學。
對于經濟條件好的家庭,還會專門請家教來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但對小美家來說,他家暄暄能在原來的幼兒園上學前班,就已經很滿足了,這樣既省心又方便。
明天開始,小暄暄就要進入學前班了,小美已經給兒子準備好了新書包、文具盒等學習必需品,并指導他在文具上貼上名字标簽。
“來,暄暄,到媽媽這裡來,”小美讓兒子坐到她跟前的椅子上,笑着說:
“明天暄暄就要去幼兒園的學前班上課了,到了那裡會遇到一些新朋友,他們以後就是你的同學了。老師也是新老師。所以,暄暄見到他們時,記得要有禮貌哦。”
“媽媽,裡面會不會有我認識的大班小朋友啊?不然就我一個人多孤單啊?”
“放心吧,肯定會有很多你們大班的小朋友。見到他們時,記得要打招呼哦。”
“知道了,我要先向他們問好!”
“媽媽,要是我一下遇到好幾個同學咋辦呀?”
“簡單啊,你就對着他們大家說‘同學們好!’”
“同學們好!”
小暄暄說完開心地笑了起來。
“媽媽,那要是我遇到了不認識的同學,是不是要說‘新同學好!’”
小暄暄很快又有了新問題。
“你可以先說‘你好’,然後再介紹一下自己。”
“我該怎麼介紹自己呀,媽媽?”
小美耐心道:“你可以這樣說,‘你好!我叫黎暄,你叫什麼名字?’”
“知道了,謝謝媽媽!”
第二天早上,小美比平時早起了半個小時。她想準備一頓營養豐富的早餐,确保有足夠的時間讓兒子好好吃飯,她也不用急急忙忙地收拾整理。
等她做好了早飯,去裡屋見小暄暄還在被窩裡賴着不肯起。
“黎暄,今天可是你上學前班的第一天,不能遲到哦。”
“可我還想再睡一會兒,媽媽。”
“那行,等會兒你自己起來吃飯吧,媽媽可沒時間在家等你,不然上班就要遲到了。”
“不要嘛,我要媽媽送我去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