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天,街上就會看到姑娘媳婦們頭上或者脖子上系着五顔六色的絲綢頭巾,這些頭巾不僅顔色花樣繁多,還構成了春天裡一道特别好看的風景線,真是既實用又養眼。
這場簡單婚禮的男女主角,小美的大姐和大姐夫,一個騎着自行車,一個坐在自行車後座上,兩個最普通的大齡男女,兩顆最真誠的心,就這樣終于聚靠在了一起,這一幕似向所有人宣告:
幸福,不在于外在的那些形式,而在于兩人能不能心心相印,共同迎接未來屬于他們的好日子。
小美她哥趙錦城在結婚兩年之後,終于迎來了他們的寶貝千金——趙婧婧。
因為小美教書的地方離市區較遠,又不常回家,而她哥嫂帶着小婧婧大部分時間又都住在孩子外祖母家裡,而且小侄女也由人家來帶。
所以,當小婧婧已經能在院子裡跑來跑去,糯糯的童音能叫她三姑的時候,作為姑姑的她,對小侄女成長中的許多細節竟然十分模糊,甚至很陌生,這讓她想起來就不免感到有些遺憾和慚愧。
後來,不管是她大姐家的均均、二姐家的彤彤,還是小妹家的楠楠,基本上都是這樣的狀況。
當然,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畢竟小美早早就離開親人,離開了那個家,外出生活工作了,之後又因跨省調離,和親人們的距離,變得更遠了。
這樣一來,家裡的大事小情,小美就很難了解得詳細了,更不用說親自參與進來了。有時候,距離讓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地變得有些遙不可及。
幾年之後,在一輛不時颠簸着的長途公交車上,已為人母的趙小靓向她三姐趙小美這樣回憶道:
“你是不知道,三姐,有一次我帶着均均坐公交車送他去托兒所,還被車上的人誤認為是他媽媽,引來旁邊人異樣的眼光,當時别提有多尴尬了。”
聽完妹妹的話,趙小美心底不由得泛起一陣溫暖又略帶歉意的漣漪,想到她二姐趙小莉同樣為大外甥的成長默默貢獻着,不常在父母跟前的她,與姐妹相比之下,似乎就少了一些實際的行動。
這份自省讓她語氣裡添了幾分柔和,半開玩笑地對妹妹說:“你和二姐,為了大姐的孩子,為了咱家,真是操碎了心,我這個當三姐的都沒做什麼事,看來呀,我也該多為家裡分擔點兒事兒了。”
妹妹趙小靓被她姐這話逗笑了,笑着打趣說道:
“哈哈,三姐,你終于醒悟了!”
還沒等小美回話,趙小靓伸過手拍拍她的肩頭,豪爽的笑着說:
“得了吧,三姐,你這幾年你在外面過的也挺不容易的,媽媽爸爸常在家裡念叨起你們呢,再說,家裡不還有我和二姐嘛,就不勞你操心了。”
這一刻,小美看着妹妹已經不再那麼年輕的臉,心裡暖流湧動,更充滿了感動。
就這樣,在公交車上,姐妹倆你一言我一語的,輕笑聲連連,就好像是每天都會有的那種閑聊,卻藏着對家深深的感情。
想着以後,她們心裡感到既踏實又有盼頭,這短程的公交旅途,仿佛成了通往更好生活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