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_方_憶寫于 5.9
趙小美他們家第二個成婚的是她大姐趙小玉。
自打兒子趙錦城結婚後,小美母親的心思便聚焦到了他們家大女兒的親事上。一晃眼,已經三十幾歲的趙小玉,很快便成了待字閨中的老姑娘。
與她三個妹妹比起來,老大趙小玉的擇偶之路似乎更加的不易。小美母親這邊隻盼大女兒能遇見一位家庭條件尚可,年歲相當,人也真誠善良、待她好的伴侶,就會讓她感到心滿意足了。
找上門來說親的人倒是不少,然而,挑挑選選,合适趙小玉的那個人,卻并不那麼容易碰到。
漸漸地,小美母親的想法變得更實在了,不再硬性要求對方的家庭背景有多好。隻要是來家提親的,不管對方庭條件怎樣,年齡和大女兒相仿,甚至哪怕大個五、六歲,也沒啥關系。
在她的認知裡,最重要的是人長得周正,性格人品靠得住,這才值得坐下來好好聊聊後面的事。
小美的這位大姐夫在東區一家機修廠上班,是土生土長的東區人,家裡有年邁的母親,以及兩個已各自成家的弟弟。
所以三十多歲才想到成家,一方面是因他生來右腳就有點跛,走起路來不太穩,另一方面,作為家中的長子,他肩負着太多家庭的重擔,上班之餘,還要抽時間在街邊給人修自行車貼補家用。
身材不算高大的他,因常年在外面修理自行車,不僅看上有些黝黑,人也比實際年齡蒼老。但這絲毫不影響他那樸實的性情和對人誠懇的态度。
趙小玉成親的當天,穿着一身大紅裝,紅棉襖配着紅棉褲,外面套着紅色的外衣和褲子,紅豔豔的裝扮,愈發襯托得那張臉白皙而美麗。
以大姐夫家裡的實際情況,婚禮很難辦得講究,小美的母親在這方面倒也表現的十分通情達理,加上大閨女歲數也不小了,還是早嫁出去的好,自然對男方家娶妻需要置辦的彩禮等要求不高。
對于大姐出嫁這事,從說親到具體成婚的過程,不在近前的趙小美,不太了解其中的一些細節,畢竟這些都是家長們該考慮的事情。
在那樣的年代,多數情況下,在子女們結婚成家立業之類的大事上,大都是由長輩們私下商量決定了了事,家裡子女們根本沒有參合的資格。
當天,新郎騎着一輛半新的自行車來接的大姐,雖然沒有一衆喜慶的接親隊伍,但家人與大院鄰居們的笑臉和祝福,就是最好的迎親裝飾。
接親宴擺在家小院中,當一盤盤熱騰騰的餃子上桌後,雙方親友圍坐一起,氣氛莊重不失熱鬧。
這一天,沒有什麼大的排場,小美母親為大女兒準備的衣服被褥什麼的嫁妝都裝在了兩個大紅皮箱裡,由小美她哥趙錦城在他的自行車後座上用紅帶子綁牢,其他零散則由小美姐妹三提拿着。
關于大姐結婚的份子錢,趙錦城由于已經成家,自然需要準備一份,而她們三姐妹就無需額外支出這部分費用了。
因為她們的工資每個月都是全額交給她們母親統一管理。趙小美不住在家裡,但剛踏入職場時,她也僅僅留下10元錢作為自己每月的生活開銷。
不過小美還是貼心地用自己的零用錢為大姐準備了一份心意小禮物——一條實用又美觀的頭巾。
春天裡,在她們那兒,出門總少不了一件裝備,那就是既能防風沙,又挺時髦的配飾——頭巾。戴上它,既實用又添了幾分潮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