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_憶寫于2023.12
從一年級開始,趙小美就一直受到班主任王玉珍老師的細心教育與引導,直到初一結束。進入九原一中後,從初二到初三,她的班主任變為了倪老師。盡管這兩位老師在教學手段和風格上有所差異,但他們都對趙小美傾注了深厚的關注與呵護。而且倆人均擔任語文教師,這讓她在語文學習上得到了更為連貫且全面的指導和培養。
無論是王玉珍老師還是倪老師,他們都對趙小美寄予了深厚的期待,并且在她成長的道路上提供了許多鼓舞和幫助。在兩位老師的悉心教誨下,趙小美不僅在學業上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更在個人成長上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她心中深深感激兩位老師的深情關懷和用心教誨,這些寶貴的記憶她會永遠銘記在心裡,永遠不會忘記。
倪老師身上總穿一件深藍色的中山裝,身材魁梧的他初見之下似乎與學生眼中的教師形象有極大出入。然而,他授課時的态度卻極其嚴謹,一絲不苟。盡管與王玉珍老師同樣操着一口本地話,但每當他朗讀課文時,總能将同學們的注意力完全吸引。這是因為他在誦讀中傾注的滿腔熱情與豐富情感,聲情并茂的演繹方式,深深打動着教室裡的每一位學生,讓他們難以忘懷。
在趙小美的記憶中,有堂語文課尤為深刻。那是倪老師給同學們讀魯迅的名篇《孔乙己》。在解讀到孔乙己分給孩子們茴香豆的情節時,倪老師的演繹令人難以忘懷。他身體微微前傾,眼神專注地盯着書本,一隻手高舉課本,另一隻手則惟妙惟肖地模仿孔乙己的動作。尤其在朗誦到那句經典的“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時,用充滿抑揚頓挫的本地方言誦讀出來,其效果竟然比普通話更加引人入勝。
而他的演繹并未止步于此。隻見他邊朗讀邊搖頭晃腦,滑稽有趣的模樣,仿佛将孔乙己的形象活靈活現地帶到了課堂。這一幕讓全神貫注聽課的同學們忍俊不禁,紛紛笑得前仰後合。那份歡樂氣氛,以及倪老師用心的演繹,至今仍深深刻在記憶之中,成為了她最寶貴的回憶之一。
趙小美對小學和初中的班主任記憶猶新,這兩位老師在她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然而,當提及高中的班主任時,她的記憶卻變得模糊不清,班主任的姓氏似乎在記憶中悄然消失。如果不是最近在整理舊影集時偶然發現那張已經塵封的高二(三)班全體師生畢業合影,她幾乎快要遺忘那位高二時期的班主任王志忠老師的面容。
這張照片就像一把穿越時光的鑰匙,瞬間開啟了她内心深處那扇塵封已久的記憶之門。當趙小與母親一同回憶過去時,那些高中生活的片段在她的腦海中迅速重現。高一至高二期間,他們班經曆了兩任班主任。第一任是令人印象深刻教他們政治的李賀翔老師,然後是王志忠老師。
盡管她已記不太清王老師具體教哪門課程,但這次與母親的交談和回憶中,讓她逐回想起一些高中歲月的點滴。
高一班主任李賀翔老師,年紀大約在三十幾歲,外表俊雅。面容白皙紅潤,微笑時,一口整齊的白牙總會展露無遺。平時也總是一副精神煥發、精明能幹的樣子。
李老師的普通話标準悅耳,每次上政治課,他都能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和親切的笑容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在他的課堂上,政治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變得生動有趣。同學們都沉浸在他的授課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趙小美對李老師的印象非常好。覺得他不僅是同學們的良師益友,形象氣質更是大家心目中的楷模。那會兒她就暗自下決心,在未來的日子裡,努力成為一個像他一樣優秀的人。
那時候,大中小學普遍開展了“三學”實踐活動,即學工、學農、學軍。在小學時期,趙小美記得小學階段老師們就組織他們參與模拟行軍拉練,以實踐“學軍”的理念。她就是在這樣的活動中,因為鞋子穿的不合腳,導緻了右腳大拇指的指甲蓋脫落。
那是一段痛苦的經曆,好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新的指甲又從她的腳趾又慢慢生長出來。這次經曆雖然給她帶來了短暫的傷痛,但也成為了她人生中一段寶貴的回憶。
上高中第一學期,年級組長帶領各班班主任和科任老師以及全體學生,來到了市郊的一片農田。他們的任務是幫助當地的農民割麥子。女生們負責做一些相對簡單的農田勞動,而男生們和老師們則跟随村裡的強壯勞力一同割麥子。
那片麥田很大,麥浪随風搖曳,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但在這片美麗的麥田裡,也有許多小綠蟲子蟄伏。有幾個女老師因為害怕蟲子,隻好用繩子緊緊紮住褲腳,以防蟲子爬進褲腿。盡管如此小心,還是有一個女老師的褲腿裡鑽進了蟲子,她當下臉色蒼白地尖叫了起來。
看到那幾位女老師驚恐尖叫的場景,女生們都忍不住退避三舍,尤其是趙小美,她更是遠遠地躲開了。對她來說,蟲子、貓、狗等小動物都是她的天敵,不明白為什麼有很多人會選擇養它們,甚至和它們親密無間。
在她看來,和小動物相處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她不明白那些對小動物毫無畏懼的人是如何做到的。所以對她來說,保持距離是最好的自我保護方式。
當然她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盡管她無法理解養小動物人的心态,但也從不會對此進行評判或嘲笑。這就是她的處事原則:尊重他人的選擇,同時也保護好自己的安全和舒适。
在經曆了一番驚吓後,那位女老師第二天堅決不肯再下田割麥子了,年級組長隻好讓她帶領女生們去幹那些相對簡單的農活。
雖然另一位被調換的女老師心中有所不滿,但她沒有膽量公然反抗年級組長的決定。于是把怨氣都發洩在了那位受驚吓的女老師身上,兩人甚至在學生面前發生了激烈的争吵。
這一幕讓趙小美很震驚,她第一次意識到,那些在講台上高高在上、始終以正面形象示人的老師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和普通人一樣的情感和缺點。這讓她在心中對老師的形象打了一些折扣,原來老師和普通人一樣,也有喜怒哀樂,也有自己的情緒和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