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又作了介紹,待寶钗與黛玉、寶玉俱相認過後,才命寶玉也到賈政那去,好與薛蟠相認。
寶玉轉身去了,又有三個姊妹來了。
薛王氏與寶钗亦與賈家三位姑娘厮認。那最年長的乃二小姐賈迎春,是賈母長子賈赦之女。三小姐是賈政與趙姨娘之女,名為探春。四小姐乃甯國府賈珍之妹,名為惜春。
寶钗跟在薛王氏身旁,留心聽着母親與賈家衆人說話應答,又暗自留心黛玉。
賈家姑娘不少,獨黛玉被賈母拉到身旁挨着坐了。
寶钗隻見黛玉身體面龐怯弱不勝,卻自有一段自然風流态度。乍一看,當她嬌怯娴靜;待她開口時,又聽她言語伶俐。
她伴在賈母身邊,不過三言兩語,已令賈母笑聲不絕。
寶钗再一思忖,便疑心怎不見姑舅姐妹王熙鳳。她早已聽母親說,娘家内侄女嫁給賈赦次子賈琏,先與賈琏一起住在賈政家中,王熙鳳替王夫人打理内務,賈琏也替賈政料理着家務。
忽門外便有聲響,又有一群丫鬟婆子簇擁着一人來了。
來者正是寶钗惦記的王熙鳳。
大家不過略說了些話,賈母就讓王熙鳳為薛家辦席接風洗塵。
賈政命人傳話,留薛王氏一家住下,又提出正好可将東北角的梨香院收拾出來,賈母亦命人來留,薛家一家就勢住下,薛王氏再私下提出免卻他們的日常花銷供給,以便處常。
寶钗初到賈家,少不得又不适應之處。
賈家人口衆多,家中規矩森嚴,到底與薛家僅得孤兒寡母三個正經主子不同。
幸而他們住在梨香院中。此處本為榮公暮年養靜之所,合有十來間房舍,又有前廳,再得一門通街,可供薛蟠家人出入。此外再有一門,可通往王夫人正房東邊,卻到底隔了一夾道。
薛家衆人居于此,不必太受約束,但亦少不得有需屈就賈府規矩的地方。
薛寶钗因與薛王氏道:“媽,我好歹還有你陪着呢,又有哥哥在旁,回到梨香院,總歸使喚的都是自家奴仆,不必常守賈家規矩,可憐林家妹妹,才多大年紀,便要孤身一人寄居賈家,一應飲食起居,需得與他們一般?”
薛王氏摟着寶钗,百般摩挲。
“我的兒,你莫非也如你哥哥般,想着早日搬回自家了?你姨爹前日裡說得好,我已上了年紀,你哥哥又向來年輕莽撞,若他不懂事鬧出什麼麻煩,在此住着好歹方便得你姨爹他們照應。若再得你姨爹管教拘束你哥哥,豈不更為美事一樁?到底還是再住着吧。”
寶钗忙笑道:“媽,我又哪是這意思呢?我不過想林妹妹她着實不容易罷了。”
薛王氏亦歎道:“我看那孩子亦好,我心裡愛着呢,你平日過去與她們姐妹玩耍時,多伴着她。”
寶钗笑着應了。
母女倆又悄悄說着親密話兒。
且說黛玉,自寶钗來後,偏暗暗犯了癡病。
旁人隻道寶玉有些癡狂病,黛玉初來時,他因自己有玉,聽得黛玉這般神仙似的妹妹也沒有,便摔了自己那玉,鬧得賈母心急。
黛玉實也有一身癡病,隻她的癡與寶玉的癡又有不同。
她來到榮府後,與寶玉一并同随賈母坐卧,她的寝食起居亦如寶玉,賈母又稱她與寶玉是“兩個玉兒”,她便覺與寶玉更為親密。
偏今來了個寶钗,人稱寶姑娘。
今大家仍遵賈母之令喚寶玉的小名,但若正經稱呼,就該稱寶玉為寶二爺。
黛玉心内暗忖,這豈非“兩個寶兒”?
她與寶玉是姑舅姊妹,寶钗與寶玉是兩姨姊妹,論親戚,自是她親,可這豈不與她和寶钗合分寶玉小名一般,又各占一種親戚關系?
寶玉又待各姊妹兄弟并無區别,寶钗來了,便與寶钗一并玩鬧。
黛玉見寶玉沒别的姊妹陪着,方僅與自己說笑,怎能不疑心他實在無人可尋,才與自己頑?
再有小丫頭們,竟也愛稱寶姑娘如何如何,可見寶姑娘如何得下人之心。
黛玉心中漸生憂郁不忿,寶钗卻渾然不覺。
寶钗居于梨香院,黛玉不能時常見到她,心中悶氣不得宣洩。
可巧寶玉天生頑劣憨癡,常有言語上的無心之過。
黛玉與寶玉朝夕相處,間或有些言語不合,黛玉被他這麼一氣,更是輕易垂淚,惹得寶玉自悔語言冒撞,再慢慢勸得黛玉回轉。
旁人見此,不知黛玉一腔心事,隻道黛玉落淚,全因寶玉,卻不知中間更有一寶钗。
寶钗更不知端的,無非聽下人言說,略知黛玉和寶玉平日瑣事罷了。
她有心勸黛玉惜淚養身,竟不知從何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