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争執聲漸漸平息,皇上目光堅定,掃視衆人,朗聲道:“朕意已決,此次救災,派遣太子為正使、永安侯為副使一同前往。”
衆臣皆屏息靜聽。
皇上接着說道:“太子統籌全局,負責調度物資,安撫災民,務必讓百姓感受到皇室的關懷與決心。”太子微微躬身,應聲道:“兒臣定當不辱使命。”
“永安侯主管救災策略的具體實施,與當地官員協同合作,盡快控制蟲災蔓延。”永安侯鄭重抱拳,高聲道:“臣必竭盡全力。”
接着又道,“另派景陽侯世子随同,負責太子安全調度。”說罷,轉頭對身邊低眉順眼的公公吩咐道:“你一會兒親自前往景陽侯府傳旨。”公公趕忙恭敬答道,“諾!”
皇上滿意地點點頭,威嚴地說道:“此行關乎百姓生計,望爾等齊心協力,早日解除蟲災之患,凱旋而歸!”
太子及永安侯兩人齊聲回道:“遵旨!”
皇上見蟲災已有應對之法,一直緊繃的心也随之松懈下來,臉上的陰霾散去,朝着永安侯露出贊賞的笑容,贊道:“沒想到蘇愛卿不光能在戰場上領兵打仗,如今還有這般急智應對這棘手的蟲災。”
永安侯趕忙上前幾步,恭敬地說道:“皇上謬贊,此乃小女偶然提及的法子,臣實在不敢居功。”
聞言,皇上微微睜大雙眼,驚訝道:“難得她一個閨中女子,也能心系國家大事,真是虎父無犬女,有賞!”說罷,仰頭開懷大笑,笑聲在這宮殿中回蕩。
永安侯忙又上前幾步,再次深深躬身,替映雪謝恩道:“臣代小女謝皇上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随後,賞賜的旨意随永安侯一起到了侯府。侯府大門前,老夫人帶着侯府衆人早已整齊跪地迎接,人人神色莊重而又充滿期待。
太監下了馬,整理了一下衣袍,清了清嗓子,高聲喊道:“聖旨到,永安侯三姑娘接旨!”
映雪款步向前,恭敬地叩頭道:“臣女接旨。”
太監展開聖旨,那明黃色的綢緞在陽光下閃耀着光芒,他一字一句清晰地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诏曰:永安侯之三女心系國家,獻策治災,功在社稷。特賜珍珠百斛、绫羅綢緞五十匹、黃金百兩,以彰其德。欽此!”
映雪聲音清脆而堅定地高呼:“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随後,太監将聖旨鄭重地遞給映雪,并饒有興緻地好好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女子。隻見映雪眉如遠黛,目若秋水,雖跪着卻自有一番不凡的氣度。太監不由地在心裡暗贊,臉上帶着真誠的笑意,向映雪道喜:“三姑娘,這可是天大的榮耀啊,恭喜姑娘!”映雪大方得體,微微一笑,命身旁的丫鬟奉上一個精緻的荷包,道:“公公辛苦了。”
侯府衆人皆面露喜色,紛紛謝恩。一時間,侯府上下充滿了歡樂與喜慶的氣氛。
大夫人站在人群之中,臉上強擠出笑容,那笑容卻顯得極為生硬,根本不達眼底,目光瞥向映雪手中的聖旨,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冷意,。
蘇沁雪則咬着嘴唇,努力維持着面部的笑容,眼中的嫉妒之火仿佛要噴薄而出,死死盯着被衆人簇擁着的映雪,心中滿是憤懑與不平。
老夫人站在一旁,目光慈愛地瞧着映雪,隻見映雪身姿挺直,面容沉靜,面對聖旨和衆人的注視,毫無半分怯場之态,眼中滿是贊賞之色。
大夫人神情不岔,回了如意院。一進屋子,王嬷嬷趕忙迎上前來,正替大夫人松散頭發。大夫人坐在銅鏡前,眉頭緊皺,滿心不悅地問起旁邊的嬷嬷道:“嬷嬷,你有沒有發覺映雪那丫頭近一個月來變化極大?之前沁雪就向我抱怨過,說那丫頭待她也不像以前那般親近大方了。以前那丫頭對我孝順有禮,對沁雪和敏皓也極為愛護,上次那丫頭竟然為了那庶出之子,把敏皓訓哭了。”說着,大夫人的語氣愈發不滿,臉上的表情也越發陰沉。
王嬷嬷聽了,沉思片刻,緩緩道:“三姑娘最近确實是變的優秀了,風頭極盛,都蓋過了四姑娘。”
大夫人一聽,更是氣惱,猛地一拍桌子,道:“真是被那丫頭給擺了一道,想來之前的蠢笨和天真都是裝出來的,我們都被她騙了!”
王嬷嬷趕緊安撫大夫人,又道:“夫人莫氣,再怎麼風光,還是要看以後嫁得怎麼樣。三姑娘再怎麼樣優秀,嫁人這方面總比不過四姑娘去。”
聞言,大夫人這才逐漸冷靜下來。她用手指輕輕理了理衣襟,吩咐王嬷嬷道:“你一會兒讓丫鬟去把表姑娘喊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