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餘光瞄到了牆角的背簍,莘凝上前抽出幾支開得正好的桃花遞給了宣旨太監。
“勞煩公公替我轉交給皇後娘娘,就說:莘凝明日便去宮中向娘娘謝恩,這幾支桃花全當請皇後娘娘共賞山外春色了。”
宣旨太監态度倒是十分恭順,絲毫沒有輕慢的意思。
早先宮中娘娘就傳過話了,白白讓這一衆宣旨的人等了大半天,可皇後娘娘卻并未有一絲一毫的訓斥,這就足見皇後的看重之意了。
他們這些太監,向來是最會見風使舵的,如今這位風頭正盛,自然是要恭敬些的。
“縣君客氣了,奴才定會一五一十向皇後娘娘回禀的。”
用完早膳出去宣的旨,直等到快要用晚膳了,人才終于回宮。
皇後沒想到還能得個‘謝禮’,這樣别緻的禮物,她還真沒收到過。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1】,這丫頭倒真會找去處,都快入夏了還能讓她找到這最後幾支桃花。”
湊到鼻尖細細嗅聞着淡淡的花香,皇後看着很是歡喜的樣子。
“找個瓶子插起來好好養着吧。”
“什麼東西讓皇後如此看重?”
皇後放下手裡的花,上前迎接聖駕。
“還能是什麼!偏巧今日凝丫頭跟着湛侍衛跑到城外玩了大半日,讓那幾個宣旨的等了好長時間。這不,人才剛回宮呢!偏那丫頭淘氣,還知道送幾支桃花過來讓臣妾賞玩。”
大宮女捧着幾支桃花立在一側,皇上饒有興緻地打量了幾眼。
“呵,沒有事先知會他們一聲,倒是不妨兩廂岔開了。”
皇上不知想到了什麼,神色變得有些陰沉。
“皇上這是怎麼了?瞧着不大高興似的?”
皇後甚少見到皇上這樣冰冷的神情,也不知又是誰惹出來的事?
“哼,皇後你說巧不巧?你前腳剛讓人出宮封賞莘凝,後腳賢德妃就來求見朕,說的也是莘凝的事。”
“聽皇上的語氣,想來賢德妃說得也不是什麼好事吧?”
要是好事,皇上看着也不會這樣生氣了。
“是不是好事,要看是誰來說了?在賢德妃說起來,她那主意對莘凝來說可是天大的‘好事’!”
“到底是什麼事?皇上還是快些說了吧!”
皇後也是奇了,賢德妃自從晉封以來就一直安安分分待在自己宮中,怎麼忽然又想起來莘凝了。
“賢德妃有個弟弟,她來向朕請旨,想要替她那個弟弟求娶林家姑娘!”
“她倒是真敢想!”
皇後本來對賈元春其實并無太大惡感,都是家族送進宮的籌碼罷了。就算是賈元春走了太後的門路這才得了晉封,也不過是為了博一個前程而已。
有上進心并不是什麼難以啟齒的事情,相反,皇後還很是欣賞這樣的心氣。隻是這份心氣要是用錯了地方,那可就不好了。
現在想來,皇上仍是心頭不快。
“就算林如海去了,那林黛玉也是忠臣之後,又豈是一個庸碌無為的世家子弟能肖想的!那個什麼賈寶玉,既不能考取功名,又沒有一技之長,日後榮國府分家了,他一個旁支隻怕是連個像樣的去處也沒有。就這樣的玩意兒,還妄圖享受齊人之福,憑他也配?”
皇上也是許久沒有看到這樣異想天開的人了,任賈元春把她弟弟誇得是天上有地上無的,也還是遮掩不了那賈寶玉的無能。
“什麼‘齊人之福’?他一個白身還想娶誰?”
從皇上的話中,皇後敏銳地抓住了一個關鍵詞。
“尊貴的賢德妃娘娘可是說了:那林家姑娘與她弟弟自小一同長大,自是青梅竹馬的情分。另有一個丫頭叫莘凝的,也是一直照看着兩人長大的。雖說前不久府裡開恩把人放出去和家人團聚了,可還是時常回府裡看看。如今那丫頭年紀也不小了,不如一道請旨,配給寶玉做姨娘正好!”
皇上學着女子嬌柔的嗓音,活靈活現地把當時賈元春的話複述了一遍。
若是這話裡的人皇後不識得,隻怕也不會這麼生氣了。
‘哐啷’一聲,皇後重重放下手中的茶盞,冷笑一聲。
“她那弟弟莫不是天上神仙下凡不成,還妄想納本宮親封的嘉善縣君做姨娘?是誰給她的這個臉面?也不怕話說出來閃了舌頭!”
這話倒是有些冤了賈元春,她事先并不知道皇後剛封了莘凝為縣君。
要是早知道莘凝如今的身份已經今非昔比,賈元春可萬萬不敢再說這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