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是來許願的嗎?”我問道。
婆婆和我講了她知道的情況:“有的是喜歡來這,覺得在這裡很安心。有的是覺得此處環境極好,能修身養性。有的和我們一樣,從城外來。也有的是偶然到此處,知道此神像很靈,就想着回去拿禮品來許願。不過大部分還是像姑娘這般住在城中,在立春後的第七日,上山祭拜。”
“和大家聊天,我也知道了趙大人的事迹,隻是人生多有遺憾。”婆婆說道後面,又有些傷心,伸手抹淚。
我不希望此刻婆婆心裡的傷心多過對春日的歡喜,于是開口轉移話題:“為何是立春後的第七日?”
婆婆拉着我走到神像面前,解釋道:“大家覺得立春時萬物複蘇,大人也會回到人間幫助大家實現願望。至于為何是第七日,我也不得而知,大家很是默契地選擇了這一天。”
第七日?
那今日是第幾日?
我心中默數了一下日子,眼前一亮,立刻道:“那今日……”
“是啊,今日就是祭拜的日子。姑娘你來得真巧。”婆婆聲音如春風和煦,“我也是到了山上才知道,我也很是幸運。”
聽着婆婆的話,我思緒紛飛,也住進了燕的眼睛。
原來大家一直記得小姐,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祭拜她,也很信任她,愛護她。
瞥到籃子裡的花,不由得脫口而問:“您許了什麼願呢?”
話說出口,我突然反應過來,連忙道:“抱歉,這話太過唐突,您請見諒。”
婆婆開心地放聲大笑,聲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樂道:“這有何需要道歉的。其實什麼願望都有人許,大人很是心軟,不過分的願望她都幫其實現。我是給我孫女祈福,希望她前途似錦。大人官途順利,我也希望自己的孫女前程順暢。”
婆婆提起孫女,樂呵呵地笑道:“她們如今在學院讀書,很是勤奮呢。”
我和她說了大人辦學院的事,婆婆聽得很是仔細,連連驚歎。最後我祝福道:“願您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哈哈哈哈……那便借你吉言了。”婆婆擡起花籃晃道,“先走一步。”
我揚唇淺笑:“您請。”
順着婆婆走去的方向,我發現有很多人舉着彩旛走到神像前。
想了想,我看向周圍,走到草叢摘了些軟枝拿在手裡,又撿了些掉落的花朵編成花冠戴在頭上,這才走了過去,與站在一旁的姑娘問道:“請問大家此舉是?”
她扭頭看我,揚起的笑容溫暖而舒适:“你是第一次來?”
我點頭道:“實在慚愧。”
“無妨。”她低頭将手裡多出的綢制彩旛系在我的花冠上,春風吹來,彩旛飄揚,慶祝與祝福也随風搖擺。
她開口道:“這是大家對趙大人的祝福。春日到來,我們也希望天宮百花齊放,落英缤紛。大人能永遠幸福順遂,吉祥安康。”
她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可又像在天地回蕩,悠悠不絕,綿綿不斷。
“我以為是許願。”
她笑道:“什麼願能比得上我們希望大人安好呢?”
這話令我心顫,我問道:“敢問是從何時開始?”
我又錯過了幾年。
她道:“五年前,元定二十六年。”
原來從那時起,就存在這座神像。
“原先是少許人自發的,當時還沒有此彩旛,隻是捧着好些花來祭拜。後來知道的人多了,覺着此舉稍顯簡陋,就選擇制作彩旛,将其挂在花下,并把花綁在高枝,希望能離天宮近些,大人能快些收到祝願。”
說完她視線越過我,穿過彩旛,落在身後的神像。
我轉身看去,這時風吹曠野,彩旛飄飛宛若神宮撒下的花瓣。
此場景讓我回到當年花神宮祈福日。
真是恍如隔世。
這樣的時光竟也過去了十年有餘。
當年祈福後贈花,希望将祝願延伸,保佑衆人。
如今衆人花挂彩旛,祝福吉祥安康,幸福順遂。
隻是願望依舊,祈福仍然,可惜佳人已逝,徒留回憶。
壽命有盡,而思想長存。我心中感慨萬千,隻要有人記得小姐,小姐就一直存在。
所有人來此地,心中都是美好的祝願,或為自己,或為他人。
大家都在很好地向前走,向前看。
微風拂過臉龐,我伸手一攏,摸到了随之飄揚的綢帶。
擡眸看去,她正看着我:“你呢?你有什麼願望?”
這時風也停了,我将綢帶繞至耳後,擡頭看着神像:“我不敢許願。”
“為何?”
我搖搖頭:“我也不知如何說。”
她站在我的身旁,同樣擡頭看去,又問:“你想念大人嗎?”
我久久盯着神像,沒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