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看俞千千沒有更多表示,就追問了一句:“你打算怎麼招聘啊?”
“我啊……”俞千千給自己倒上一杯水,“我寫了四個崗位。”
“四個崗位?江南幹麼?”說完又覺得不妥,改口,“老闆讓你招那麼多人的麼?”
“老闆之前和我說要做一個直播短視頻團隊。單純從字面上看是知道需要多個人的,不過沒說具體多少人。江南想要把團隊成員數壓縮成一個,并不算太合理,但是可以先招一個運營上來,然後由這個運營來決定其他團隊成員。我問過業内人,做一個團隊,三四個都算合理,所以現在的招聘也就是那麼寫,并不是馬上就要招上來。下樓之前我都已經發網上了,你看看,應該可以看得到。”
小溪拿起手機開始翻,很快看到了剛更新出來的幾個崗位:“你還挺快。”
“所以,這幾天咱們兩個子賬号需要一起盯網上的應聘消息。注意隻有那個運營是随時可以入職,其他崗位可以面試,但是統一通知一到兩個月以後入職。”
“那要是……萬一這個運營一直招不上來呢?”
“那就招兩三個人,就剩下那幾個崗位,看看這幾個人有沒有可能自己組織成為一個團隊去運行。”
“沒有運營,有可能運行的起來麼?”小溪有點疑慮。
“有可能,隻是機會比較小而已,要看這幾個人裡面有沒有一個見過運營工作的,然後還有一些領導才能。對于這種三四個人的小型工作團隊,自行運轉的可能性要比大型團隊的可能性大得多。嗯……還有個事,我看江南面試都是一次約三四個人過來面試。”俞千千記得頭一天就是這樣,江南一上午都在會議室那邊。“直播這邊的話,你把聯系方式登記一下,最好能加到微信上,然後他們什麼時候過來都可以,隻要是上班時間都好說。”面試這種事,集中有集中的好處,但分散也有分散的好處。集中顯得人多,應聘者之間容易卷起來,也就有更小的概率會出現薪資的談判,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崗位來之不易,放棄談判,等于為企業省錢了。并且同一天也更容易對比出人才優劣。在大廠裡比較多見這種形式,畢竟面試需要多個人同時出現,确定一個時間,大家也好安排工作。但是對于俞千千來說,身在小企業,一個一個的面試其實也沒壓力,雙方可以坐下來聊一聊,尤其是既往工作經驗之類之類。對于她這種有經驗的人來說,即便不能當時對比,也能對人才有個比較客觀的評定,所以反而更好一點。有時候公司過于小了,人多聚在一起顯得有規模,像模像樣,但是對于現在的這個公司來說,小歸小了一些,但還小不到動心思撐規模的地步。
吃了飯,上樓之前,俞千千去買了一杯奶茶帶上了樓。她自己不喜歡這種偏甜的東西,小溪有點胖也不喜歡,買一杯帶給江南,她看到頭天江南喝來着。
上樓剛好遇到江南從茶水間出來。公司的茶水間基本就是個小餐廳,主要是為了有人中午吃飯不至于在大辦公室弄得都是飯味。遞上奶茶,江南倒是先開了話題:“你發布了四個職位啊?”
“招四個而已,留幾個誰知道呢,最後還得看到底有幾個人在發揮作用。但是我感覺吧……就一個人兼職所有崗位怕是不太行,我感覺,大概可能需要兩個。”
這一點江南其實也想過,但是讓她招一個團隊多個人,與其說她不舍得,還不如說她不敢。一個不了解的領域,一群不了解的人,這種感覺……有點失控的節奏在裡面。所以聽到俞千千這話,江南并沒有馬上反駁。招直播人的權限是昨天她自己放出去的,現在馬上就收回來,怕是也不好看。
江南的猶豫,在俞千千眼裡成了一種可能性。“江南姐,招幾個人的這件事,要不等老闆回來了我去問問他,看到底招幾個合适?”
“也行,那你記着點。”江南一邊說,一邊往辦公室走。
“嗯好。還有啊,我有點事想問你。就是之前招聘直播人,都沒有合适的來面過麼?”俞千千一副虛心讨教的樣子。
但是江南的回複很幹脆:“沒有。都是些注水的簡曆,根本就沒幹過,但是又不想跑業務,所以就想着找點辦公室的崗位,其實根本就不會。你不知道現在的人……都沒法說。”江南頓了頓,“說的不客氣點,就是唯利是圖,根本不考慮自己有多大本事,總之就是企業要什麼樣的人他就說能辦什麼樣的事,全靠着一張嘴混進來吃白飯。”随後又看向俞千千,“你面試的時候也得小心,那些人真的什麼都幹得出來。”
江南的這種描述,其實俞千千以前也有感觸。有些人對于職務的争取止步于膽怯,讓企業錯失人才,但是有些人就……總之還是那句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所以俞千千也就順着江南的話:“我自己都還沒過試用期呢,來了面試的人,我還得叫你一起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