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主家小公子的蛋,哪個敢接回去開玩笑?
退一步,人工孵化顧悄也略懂一二。
宋朝開始,陸續出現多種人工孵化方法,比較簡單的,是用牛、馬或者鴨糞漚蛋,借便便發酵的熱量孵化幼崽,顧悄吸了吸凍得通紅的鼻子,分分鐘否掉。
如果顧情知道,她心愛的小雞仔是從便便堆裡鑽出來的,估計得把顧悄塞回牛馬肚子。
剩下的,倒是還有栗火孵、稻糠孵、炒麥孵、炕孵,可這些無不對溫度控制要求極高。古代沒有溫度計,孵化期二十來天微妙的溫差掌控,全靠農人經驗。
不巧了,顧悄最缺的就是經驗。
不過,他本意是指望原疏打聽下縣裡的農人高手,沒想到這家夥每每都能獨辟蹊徑,給他搞點意料之外的。
鬥雞達人,養雞高手?就……也行吧。
反倒原疏,見不得小公子求人,耿耿于懷、賊心不死地慫恿着,“你就不能跟蛐蛐一樣,搞點簡單的,弄個木盆,裝些沙子?”
先前顧悄倒是有這個本事。
他好養冬蟲,經過幾年摸索,孵化蟋蟀的成功率幾乎達到了100%。
這個精細活兒,先要取卵,用幹燥細膩的河沙,以木盆、棉絮隔溫,夏末引健壯的雌雄種蟲養在盆内,直到它們完成交/配産卵。再是孵化,要專挑立冬之日,用湯婆子兌溫水,一日六換,使盆沙始終維持在春暖溫度,河沙上再覆上絲綿,每日噴水保持水分。接下來的觀察期,就要完全憑孵化人的經驗,拿捏溫和水的度了。
如此,五六天時即可見土松蟲動,約摸七八天後若蟲出土,它們與成年體長相類似,隻是全身乳白,未生羽翅。這時要将若蟲引到新鮮菜葉上,仍以絲綿、木盆溫着,以水汽養着,直至一個月後,小小幼蟲完成六次蛻皮,威風凜凜、鼓翅清鳴,這就成了公子哥兒們好玩賞的鬥樂好手了。
小公子于此事最上心的時候,可不止孵養蟋蟀,還各處托人收集倒騰過蝈蝈、紡織娘、金鐘兒諸如此類。他甚至能完全憑手感,确定各品種孵化期細微的溫度差異。
說起來,孵雞蛋跟孵蟋蟀蛋确實差不多,最主要的差别,就是溫度。
蟋蟀要25℃左右,小雞仔在37.5℃左右。可不管哪個溫度,離了溫度計連自己燒不燒都沒感覺的顧悄,反正都搞不明白。
為了不謀蛋害命,手殘黨顧悄決定勇敢放棄。
他哼哼一聲,竭力抗辯,“可蛐蛐我有經驗,雞崽卻是第一次。而且蛋隻有三個,我也不能保證一次成功。瑤瑤這麼期待這些小雞崽,你敢還她三顆臭雞蛋嗎?”
原疏聽到顧瑤瑤,想也不想連連搖頭。
舊時男女有防,原疏與顧情正面接觸其實不多。
可這位小姑娘的磨人之處,他是半點沒少體會。
小姑娘在家磨他哥,他哥就抱着蟋蟀筒子,笑眼眯眯在外磨他。
替她找人孵個蛋算什麼?他還幹過脂粉店裡試胭脂、知縣牆根聽八卦、五湖四海買禁書……
想他一個根正苗紅、一心向學的小年輕,到了顧家怎麼淪落成的“休甯地保”?
純純因為這姑娘啊!
顧悄聳聳肩,“所以,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幹吧。”
可到了酒樓包廂,顧悄一見到那個所謂的“專業人”,就有些後悔了。
因為專業人身邊,陪坐的可不就是謝昭那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