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優雅地執起筷子,輕輕夾取一塊晶瑩剔透的素餡蒸餃,送入口中,細膩滑嫩,鮮美異常,令人贊不絕口。“這素餡蒸餃甚合朕意,母妃不妨也嘗一嘗。”一旁的宮女聞言,迅速為鄧媛夾了一個蒸餃,恭敬呈上。
鄧貴妃品嘗後贊許地點點頭,“确實美味,來人,賞賜那位禦廚。”整個宴會期間,除了李澤與鄧貴妃偶爾的低語,隻餘下筷子與瓷器的輕微碰撞聲,以及宮女們幾乎不可聞的細碎步履與呼吸聲。
食畢,李澤輕擱箸,鄧毅之等人見狀,亦放下碗筷,于宮仆的細心照料下淨手漱口。
“對了,母妃,朝臣為先皇選定了幾個字做廟号,朕選定了‘仁’字,既顯先皇寬仁之德,亦寓後世景仰。至于尊母妃為太後之聖旨,朕已草拟完畢,不日将頒布。屆時,母妃及母妃身後家族的尊榮,都将得到全朝文武百官及萬民的敬仰和尊崇。朕深知母妃一直以來的犧牲和付出,但是這些付出和犧牲都是值得的。”
說完,李澤起身欲行,溫情脈脈地囑咐:“母妃,朕需處理政務,先行一步,請舅母她們多多陪伴您。”說完,她向鄧媛等人點頭告别後,就朝着殿外走去。
衆人恭送李澤遠去後,鄧媛帶着鄧家母子三人回到昭陽宮内。鄧媛一言不發,謝如瑩和鄧婵謹小慎微地站在一旁,殿内氣氛回到了之前的冷凝。
鄧毅之見狀對着鄧媛道:“恭賀姑母,榮升太後,實乃家族之光。”言辭間盡是敬意。
鄧媛端坐上首,手支頤首,淡然回應:“此乃順天應人,吾女為帝,冊封太後,自是水到渠成,何喜之有?”
鄧毅之聞言,一時語塞,未敢再言。
片刻沉寂後,鄧媛才接着道:“毅之,聽聞你處置了世忠的那個外室女?”
鄧毅之俯首答道:“回禀姑母,毅之返京途中,正好撞見她和楚王世子厮混在一處,毅之擔心她會給我們鄧家招緻災禍,就處置了她。”
鄧媛聞言,輕輕颔首:“嗯,你做得很好,毅之你從小就聰明,活得比你爹通透,現在澤兒登基為帝,我們鄧家從武将世家變為皇親國戚,由武轉貴,烈火烹油鮮花着錦固然是好,可是身份的轉變意味着鄧家也将步入更為複雜的權謀與誘惑之中。澤兒年輕,諸多政事需逐步曆練,鄧家作為她的母族,需要更加謹慎和機警。”鄧媛的聲音平靜而深沉,透露出一種威嚴和睿智。
鄧毅之恭敬地回答道:“毅之明白,鄧家世代忠良,不會因為身份的轉變而忘記我們的初心和使命。侄兒會時刻提醒自己和族人,保持清醒和警惕,絕不做出任何有損鄧家和皇室聲譽的事情。”
鄧媛微微點頭,面露贊許道:“毅之,你不僅要約束好自己和家族,還需輔佐澤兒穩固朝綱,福澤蒼生。澤兒年少,很多事情還需要你們的輔佐和支持。”
鄧毅之鄭重承諾:“侄兒必鞠躬盡瘁,輔助陛下,不負姑母厚望。”
鄧媛滿意地點點頭,随後她轉向謝如瑩和鄧婵母女二人,語氣柔和了一些:“如瑩,阿婵,你們也要記住今天的教訓。你們要時刻保持謹慎和機警,絕不能因為一時的疏忽而給自己給鄧家帶來滅頂之災。”
謝如瑩和鄧婵連忙恭敬應諾:“是,娘娘(姑母),我們一定牢記您的教誨,時刻謹慎言行,不令您憂心。”
鄧媛微微一笑,揮手讓她們起身:“好了,你們都退下吧。毅之你且留下,陪姑母說說話。”
鄧毅之恭順應承,旋即,衆人有序退出昭陽宮。
“毅之,你父親年輕時在戰場直刀直槍拼殺慣了,最後折在了皇權之争,姑母不希望你步他後塵。姑母希望你能當個孤臣,全心全意輔佐澤兒,唯她馬首是瞻,勿需過多籌謀。你父親就是想得太多,誤入歧途了。”談及胞弟之殇,鄧媛難掩哀傷,語氣中滿是悲痛。
“毅之謹遵教誨,一切但憑姑母做主。”鄧毅之鄭重應道。
“錯了,是但憑皇上做主。”鄧媛及時糾正,目光邃遠。
鄧毅之立刻改口道:“毅之一切都聽皇上安排,以皇上馬首是瞻。”
鄧媛點點頭,對着鄧毅之道:“贈你十六字箴言,望你回去多加思量。”言罷,她轉身至書案前,揮毫潑墨,寫下來“光而不耀 靜水流深抱樸守拙 行穩緻遠”幾個字,等到墨迹幹了之後,将它交給鄧毅之,“好了,時間也不早了,姑母也不留你了,帶母親與妹妹安返府邸吧。”
鄧毅之躬身告退道:“姑母,那我們就先行告退了。”鄧媛以手輕揮,以示送别。
鄧毅之帶着母親妹妹出了皇宮,他回首向身後望去,夕陽的餘晖灑在皇宮的金頂上,映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這光芒好似至高無上的權力奪目絢爛,看似溫暖實則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