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倪潇儒愛看書已看出過事情來,他愛寫作文也同樣寫出過事情來。有一次,他實在拒絕不了同學的央求,就幫兩位同學各寫了一篇作文。過後他就忘了這事。過了幾日,老師讓他去一下宿舍。他好生奇怪,想不出老師叫他去作什麼?因為自己的作文老師已批改過了。他過去了,語文老師劈頭便問:“那兩篇作文可是你寫的?”
老師這一問,倪潇儒才霍然記起這事來,他眼睛雖看着老師,可心裡卻在疑問,老師是怎麼知道的?不過嘴裡卻老老實實地回答:“是的,因為他倆老纏着我,所以…隻好替他倆各寫了一篇,為的是…嗯…聊以塞責。”
語文老師聽後不禁“噗嗤”一笑,他扶一扶眼鏡說道:“這那是聊以塞責,實在是越俎代庖呢!” 老師頓了頓後繼續說道:“同學之間互相幫助,這本身沒錯,可是方式不對呀!要知道,你原本是想幫助同學,可結果卻大相徑庭,你不是在幫助他們,相反是在損害他們。”
倪潇儒聽了不甚明白,因而問道:“老師,真有這麼嚴重嗎?”
語文老師的手指在空中不停地點着,這是他的習慣性手勢,一邊脫口說道:“當然有這麼嚴重喽!因為于你倒是多一次練習提高的機會,于那兩位同學卻是失去了一次練習提高的機會。你想想,要是他們的作業全由你包了,那他們還能學到什麼?難道還不夠嚴重嗎?”
這一下倪潇儒懂了,他神情悾悾地說:“老師,我知道錯了,我立刻就改,以後再不幫他們寫了。”
語文老師滿意地說道:“知道嗎?沒有錯誤的人,并不是說他從不犯錯,而是說他能及時糾正。所以古話說:“知錯即改不為過。”凡夫俗子,焉能無錯?即便人們頂禮膜拜的造物主都不能幸免,因為他既造忠良,也鑄奸佞。知錯即改,才難能可貴。”接着,語文老師又笑着說道:“不過,你可以換種方法幫他們,你可以告訴他們,你寫作文的心得體會和方法,但千萬要讓他們自己動手去寫。其實,老師所教你們的知識是很有限的,關鍵并不在于知識本身,而是攫取和運用知識的方法。老師給你講一個道理,你要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才真正掌握了這個道理。老師也同樣的要求你們自己去做,自己去實踐。”
倪潇儒點頭應道:“好的,老師,我記住了。”
語文老師覺得,倪潇儒是他教書生涯中所碰見的作文寫得最好的學生。因而對他很是賞識,不免有些偏愛。他把這些道理講完後又鼓勵說:“喜歡寫作文是件好事,好的文章就是這麼練出來的。不然,即便語文學得再好也是寫不出好文章來。就象學外語,如不練習口語,那學得再好,充其量也隻不過是啞巴外語而已。要是有興趣、有時間的話,你可以把寫好的作文随時拿過來,我們一起來讨論修改。”
倪潇儒趕忙搖手說道:“哎呀,我怎麼好跟老師比肩呀!”
語文老師卻說:“不能這麼想的,唐代禅宗六祖慧能的再傳弟子百丈懷海禅師曾說:“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于師,方堪傳授。”如果學生的知識隻能與老師齊肩,那說明老師未盡培養教育之責。學生的學問見解應當超越老師,“青出于藍勝于藍。”這才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老師所希望看到的結果,這樣的學生才值得培養。”
倪潇儒說:“那我會經常拿些作文過來請老師批閱的。”
語文老師鼓勵他說:“你随時拿來好了,愛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好,也是最有意義的事。因為不管你想做什麼事情,都得先學而後才能試着去做。”
倪潇儒至此還沒弄明白,老師究竟是怎麼知道那兩篇作文是我寫的,因而便好奇地問道:“老師,你是怎麼知道這兩篇作文是我寫的。”
語文老師笑着作答說:“這個麼…是看出來的,因為那兩位同學的作文水平還遠未達到你現在這個層次,在目前,他們還不可能寫出這樣的作文來。”
倪潇儒又接着問道:“那也不能說明一定就是是我寫的呀!”
語文老師又笑着作答說:“古人說:“文如其人。”亦說:“字如其人。”這就是說,看一個人寫的文章,看一個人寫的字就可判斷出這個人的價值取向,審美取向,甚至是品德修養。柳宗元說:“心正則筆正。”如果一個人文章寫多了就會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種特有的風格。先不說它們文中的思想内容,就說它們的外在風格特征,有的氣勢恢宏,字挾風霜,詞奔雷電;有的細膩精妙、刻畫入髓;有的音韻铿锵,奔放無拘、揮灑超俗;有的深刻犀利、針錐棒叩。”
倪潇儒聽了後急切的問道:“老師,那我現在的風格是啥樣?”
語文老師笑笑說:“你呀…你現在還夠不到風格這個高度,如果一定要勉強說是,那也不過是一種模仿,就像尼采師叔本華,蕭伯納師易蔔生那樣。此處的“師”就是指風格而言。不過真正的風格是臨摹不來的,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就像人的個性,能模仿,卻拿不過來。你代同學寫的這兩篇作文,内容雖不同,但立意、條理、議論均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就其行文風格而言,是在刻意模仿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這篇短文,你說是也不是?”
倪潇儒佩服地點頭道:“是的,是在模仿魯迅先生的這篇短文,因為…因為…”
語文老師點頭說道:“始于模仿名家作品,爾後才有别具一格的文風,不管是否承認,這便是多少名家當年所蹈之徑。文化雖一脈相襲,但内中卻有變遷。從唐宋以前的古文到元時的話本,從明清的章回到現代小說,就是一條變遷之路。你現在着力模仿這沒錯,隻是不可邯鄲學步,而忘其故步。你現在的作文隐顯着那種辭藻絢爛又清麗婉約的影子,不可丢棄了喲!《大學》中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說人要不停進取,今天的進步已成過去,要每一個明天都能有所進步。你雖尚未形成自己的風格,但卻已初顯一種寫作習慣,多反映在寫作技巧上。”說到這裡,老師挪了挪身子,無意間看到了那口外表陳舊卻運行準确的挂鐘,下意識的拍了一下桌子,嘴裡同時說到:“哦喲,又這麼晚了。”
倪潇儒聽得十分入迷,欲窮根刨底,非把老師的話都掏出來不可,因而懇求說:“老師,你再講一些給我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