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冕走上前一步,扶住元京溪的胳膊,元京溪一看是顧冕,笑呵呵地說道:”小子,原來你也跟着呢,年輕人腿腳靈便就是好,咋跑到前頭來了。“
”元司業您可得小心,别摔倒了。“
”放心吧,我這把老骨頭,還不至于走個路就摔了。“
”對了,你調去太學可還順利,太學裡的士子們可是不好教啊,你若是遇上什麼事,找不到人幫忙,不妨去找徐進,我與他可是十幾年的交情,這點面子還是有的呢。“
兩人跟着百官的隊列向前走着,不免閑聊攀談起來。
”我前幾日才調過去,暫時并未遇到什麼事,不過,我有件别的事情,倒想要向司業您打聽打聽。”
"你想打聽什麼?“元京溪擡腿慢慢地繼續走着。
”京都最近有人傳言,某位回來了。“
”嗯,怎麼說呢......”元京溪警惕地看了一眼周圍的官員,見大家都忙于走路,便小聲說道:“小子,我勸你不要參與,少湊什麼熱鬧,别去打聽,京都的傳言也别信,少管閑事”
“是因為,此事犯忌諱嘛?”
“你就不知道多動動腦子,這京都城裡鬧成這樣,上頭的人都沒說啥,他們該抓誰,該怎麼處理這事,你一個小小的參事去摻和什麼。”
元京溪的點撥不無道理,他在京都做了幾十年的京官,又是當年大癫事件的目擊者,這裡面的彎彎繞繞自己雖然知曉甚少。
可他不敢仔細去查啊,自己能力有限,命也就一條,查出來的結果,隻怕朝廷沒人敢去細究,所以他才主動申請從刑部調去成均館修書。
京都傳單,街坊謠言,此事豈是顧冕口中所說的簡單犯忌諱,隻怕是犯天譴,要人命的,連累親友事小,嚴重起來可是要殺頭,滅九族的大罪。
所以說!
這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做就可以做的,有些人不是你想得罪便能得罪的,做人還是先管好自己的口耳舌唇,免得橫遭災禍,不如,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司業,最近京都的傳言,近幾日也是鬧得愈發地厲害。”
“鬧就鬧吧,傳就傳呗,謠言他就隻是謠言,你又不是當事者,何必要操這份心呢。”
“再說,這謠言,道聽胡說沒有影,衆口铄金成了形,造謠生事淆視聽,處心積慮流蜚語。”
”那百姓們,他們會相信嘛?“
“有的人在推波助瀾傳惡意,但是,沒有實證,捕風捉影者才是甚滑稽,真正要看的,是這謠言背後的始作俑者,他們之所以要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目的又是什麼。”
"不過,小子,老夫最後奉勸你一句,謠言止于智者,如果你不是聖人,那就做個普通的凡人,不要好奇,也不要去觸碰自己不該碰的事或人。“
元京溪他對顧冕的指點是點到即止,畢竟,有些事情自己也不能說得太過直白,謠言信與不信,并不是問題的症結。
做人,做事,别人教你的道理,和你自己學出來,悟出來的道理,是完全不同的曆程,這路要怎麼選,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隻有自己本人能曉得。
人教百言堪無用,事教一遍心自通。
他元京溪也不是好為人師的人,年輕人嘛,有想法是好的。
年輕人總歸是有種莫名的沖勁,有種無知者無畏的勇敢,你若是越是阻止他去做某件事,反倒會無形中促使他不自知便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