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小就參加作文競賽呀,真厲害。”
朱卿月聽着周圍的讨論,就連腰杆都忍不住挺直了,内心生出一股自豪感。
看看!她家甯甯多厲害!
朱陶甯走過來,朱卿月蹲下把水壺打開,先讓她喝了幾口水,然後才問:“答得怎麼樣?甯甯怎麼這麼早就出來了?”
朱陶甯說:“因為寫完了呀,作文題目不算很難,但結果怎麼樣……還是等分數出來吧。”
說完,朱卿月站起來,領着朱陶甯往回家走。
母女倆短暫的對話,更是成為了周圍家長讨論的話題。
甚至有人想上去問問朱卿月是怎麼教小孩的,這麼一個小團子,竟然是作文競賽中第一個出來的!
朱陶甯參加競賽的事情讓朱卿月這個家長也跟着忙了起來,再加上最近電視上也沒有關于厲修誠的新聞,朱卿月的注意力漸漸轉移,心情也好了不少。
周一,朱陶甯去學校。
她參加競賽的事情在小學生圈子裡小範圍的傳開了,雖然結果還沒出來,但是她這個年紀參加競賽,已經是十分有讨論度的了。
所以就有同學好奇,過來問她答得怎麼樣。
朱陶甯的回答是:還好吧,就那樣,還可以,等結果。
她這樣說是因為謙虛,畢竟結果沒有出來,如果自己特别自信的說肯定沒問題,到時候萬一結果打臉,她不就成了笑話了?
可這謙虛敷衍在段天宇聽來,就是朱陶甯真的沒答好。
這可把段天宇高興壞了,他終于找到嘲笑朱陶甯的機會了!
“喲喲喲!我還以為你有多厲害呢,還參加競賽,結果也就那麼回事麼!等你被高年級的人打敗了,你就知道了什麼叫做‘什麼年齡就應該做什麼樣的事兒’,别整天想着出風頭!”
看着在自己旁邊陰陽怪氣的段天宇,朱陶甯面無表情地戴上了兒童專用耳塞,繼續看書。
她可沒時間陪小孩兒玩過家家,三個月内七場競賽,比賽的集中程度還是很高的,她的下一場競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小語種。
小語種競賽在一周後,依舊是周末,依舊分初賽和複賽。
朱陶甯提前了解了一下題型,跟英語差不多,主要有四種。聽力、互譯、閱讀和作文。
小語種競賽當天,朱卿月送朱陶甯去學校。
同時參加多場競賽的學生并不少,參加完作文競賽以後又來小語種競賽的,不止朱陶甯一個。
所以在去參加小語種考試的時候,有人認出了朱陶甯。
紀景是第四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馬上就要升初中了。不出意外,他會被分到本市最好的中學,三中。
三中有競賽班,隻有在小學階段有競賽成績的學生才有資格被分到競賽班。
為了能夠順利進入競賽班,他一口氣報了三場競賽,分别是作文、小語種和奧數。
一般來講,為了進入競賽班,大家會在四年級的時候就開始準備競賽。
可是紀景不想當陪跑的那個,他性子要強,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所以一直到自己準備充分,他才報名參加競賽,準備一舉将自己參加的競賽全都拿下第一名。
按照紀景的計劃,他三連第一應該是沒問題的。可沒想到第一場作文賽的時候,就出了意外。
全考場第一個交卷的小團子,讓兩個老師都露出了震驚的表情。他雖然沒看到試卷,但肯定是寫的很特别。
紀景内心俨然已經把朱陶甯當成了對手,所以看到朱陶甯,他也很激動。
“媽媽媽!你看她!那個就是我之前跟你說的,我們考場年紀最小交卷最快的那個小孩兒!”
紀景母親平視着找了一圈,沒找到,又把視線下挪,才看到朱陶甯。
她也驚呆了,“這麼小啊!”
第一次聽兒子說的時候,她隻知道是個一年級的小孩兒,但是實際一看……這小孩看着比一年級還小。
紀景喃喃自語:“她竟然不隻參加了作文競賽,還參加了小語種……”
母親說:“說明人家就是從葡萄牙回來的,會葡萄牙語不是很正常?”
紀景一想,感覺有道理。可是再一想,又覺得不對。
既然是從葡萄牙回來的,說明對中文不熟練,為什麼要參加作文競賽呢?
他把心中的疑問說出來,母親說:“這有什麼好疑惑的?說不定人家就是又挺喜歡寫作文,又會點葡萄牙語,就都參加了呗。”
“反正她那麼小,對競賽結果又沒有要求。”
紀景本來還挺把這小孩兒當對手的,可聽了他媽媽的分析以後,又覺得這小孩不足為懼。
如果她是從葡萄牙回來的,能在葡萄牙語競賽拿到高名次,那作文競賽肯定成績一般。
如果是作文競賽成績不錯,葡萄牙語是在國内學的,那肯定不會比他這個學了很多年的成績要好。
紀景越想越覺得有道理,甚至覺得自己的擔憂真是多餘。
他怎麼就因為老師的反應就把一個那麼小的小孩兒當對手呢?說不定老師震驚,是因為這小孩兒寫的驢頭不對馬嘴呢?
畢竟這麼小的小孩兒寫出來的東西,沒有邏輯也正常。
反正這兩場競賽,小團子肯定不可能同時拿第一,甚至可能一場都拿不了,他的三連計劃應該還是沒什麼問題。
想到這裡,紀景放下心來,滿懷信心地走進考場。
可是周一,作文初賽排名出現,紀景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