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時後,安夏站在人潮洶湧的武侯祠門口,看着上面那塊“漢昭烈廟”的牌匾,不由得心潮澎湃。
今天的成都也在下雨,但下得并不像昨日那般狂暴,而是那種細密如絲線的斜風細雨,輕輕地便從遊人身邊蹭了過去,隻留下一點春日的清涼。
安夏沒有打傘,隻是戴了一頂黑色的帽子,手中捧着兩束剛才在附近排隊買的白色花束。
【朋友們,這就是全國唯一的君臣合祀廟、三國聖地——武侯祠!】
她來之前做過不少功課,此時認真地為老祖宗們解釋道:
【由于諸葛丞相的爵位是武鄉侯,谥号是忠武侯,所以後人為紀念他而立的廟宇都叫武侯祠。
本來,武侯祠與漢昭烈廟并不在一處,據傳是明初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受封蜀王來此後,因主張“君臣宜一體”,于是重修了漢昭烈廟,将諸葛丞相的雕塑移到廟内。
從此君臣合祀的格局才徹底形成。
而因為蜀地百姓感念丞相恩德,對丞相極為敬仰,所以民間大多直接将這裡稱為武侯祠。*】
三國初期。
青年諸葛亮與劉備面面相觑。
半晌之後,諸葛亮拱手道:“主公……”
“哎!”劉備擡手打斷了他的欲言又止,“先生不必緊張,死後能與先生同祀乃是孤之幸。孤聽得出來,這後輩定是給孤留了幾分顔面。不然,這好好的漢昭烈廟為何又要重修合祀呢?”
他轉頭注視着天幕中來來往往的遊客,欣然笑道:“‘昭烈’……看來孤的逆天而行,并非隻是一場徒勞啊!”
-
由于手上拿的東西比較多,安夏便沒有按照順序依次遊覽昭烈廟。
她先穿過人潮去了擺滿鮮花的惠陵,這裡葬着劉備和他的二位夫人。
陵墓前,暖心的遊客們紛紛為先主送上了長安、洛陽、南京等地的旅遊地圖,以及各種各樣的零食、酸奶、可樂、香煙、三國名将卡牌、同人文……
這混在其中的某些奇奇怪怪的小禮物,不僅讓安夏忍俊不禁,也令天幕下的劉皇叔剛剛翹起的唇角瞬間僵住,不自覺抽動了起來,一時竟不知是該笑還是該罵。
不過……
劉備最終還是舒展了眉頭。
——雖然這些後人确實有點失禮了,但看在他們寫了不少信誇自己的份上,劉皇叔都可以不往心裡去!
嗯,其德昭昭,其志烈烈。*
誇得真好!
-
安夏摘下帽子,混在人堆裡給皇叔獻完花和禮物後,又逆着人流去到了諸葛亮正殿。
一路走馬觀花過來,武侯祠中對諸葛丞相的贊美之詞無處不在。
老祖宗們一一細數着詩句後的署名:
唐時的李白、杜甫、李商隐……
宋時的範仲淹、陸遊、文天祥……
明朝的羅貫中、于謙……
——秦始皇嬴政從沒想過,自己了解後世數個朝代的方式,竟會是通過誦念一個臣子流芳千古的贊歌。
某個時空裡,有學者慨然長歎。
——古往今來,曆朝曆代,孰人得到的贊譽能與諸葛孔明相比?
無數曠世英才為他寫下的不朽詩篇,傳唱了千年。
雕像前的燃着的香火曆經數載歲月變遷,至今依然徐徐續着青煙。
供桌上的新鮮花果換了一茬又一茬,卻從沒有空出過片刻。
……
等安夏排到供桌前時,上面早已被擺了個滿滿當當。
不僅有常規的鮮花香果,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用玻璃小瓶子仔細裝好的土壤,有遊客們從各自家鄉帶來的美味特産,以及無數精緻漂亮的丞相周邊……
她一一拍照留念後,才對着大殿中央的塑像鄭重鞠了一躬,含笑道:“諸葛丞相您好,我是來自長安的夏天。今天我也給您從長安帶了個禮物來。”
安夏從口袋裡拿出一張制作精美的小卡:“這是一張現代長安城的明信片。”
——同樣的卡片她剛剛也給劉備陵前放了一張,隻是當時人多,她便沒有功夫跟劉皇叔說些什麼。
安夏将明信片展示給‘丞相’,指着圖片中央的高塔道:“這個是大雁塔,是由唐朝時期的高僧玄奘大師主持修建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曆史,是長安目前最重要的地标建築之一。”
天幕下,諸葛亮全神貫注地聽着她的講解,目不轉睛地注視着那座方方正正、高樓林立的繁華城市。
“唐朝,就是外面那塊祠堂碑立起來的時代。是一個與強漢并稱,再次為華夏民族塑造了脊梁的朝代。”
“它繼承了漢帝國的遺志,終結亂世,再造了華夏輝煌。而今天,我們也繼承了它的遺志,再次走上了民族複興的偉大道路。”
安夏在供桌前肅立拱手,聲音嚴肅道:“丞相,漢室雖亡,但漢文明從未斷絕。我們永遠不會忘了強漢‘雖遠必誅’*的霸氣,不會忘記‘國仇十世猶可報也’*的隐忍圖強,更不會忘記您以身入局、扶大廈之将傾的勇氣!”
這番話鄭地有聲,順着系統開辟的通道将濃濃的家國情感傳至了所有時空。
而所有時空的諸葛丞相同樣鄭重地拱手回禮,聲若洪鐘。
“亮,知矣!”
時間有限,安夏簡短地說了幾句後,便将明信片放在花裡,在供桌下勉強找到一處空隙将花束放了進去,然後起身為後面的遊客讓出位置。
也正因此,鏡頭随着她的動作,将桌下那一片浪漫的白色“花海”框進了畫面中央。
滿地的白色花瓣無聲,但老祖宗們卻皆被驚到頭皮發麻。
——後人們洶湧澎湃的熱情強烈到直接觸及了他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