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這就結束了嗎?”年輕人等了等,有些驚愕地看我,“這不到了最後才點題嗎?”
他嘟囔着,“又是一個挂羊頭賣狗肉的。”
“我倒覺得是畫龍點睛之筆呢。”笑容溫和的花枝子小姐,開口就是誇贊,“意猶未盡的感覺,又帶着些朦胧的悲傷。”
我沒有刻意追求什麼意境。
悲傷嗎?或許吧。
我隻是私心,故事能夠停在這裡。
結局永遠是可控的,但現實不是。
看起來更像是個學生的青少年摸了摸下巴,充滿求知欲的眼睛看着我,“我更好奇的是,信件裡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這個很容易就猜到吧,照片,肯定是照片。”
“那會是誰的照片?”
兩人你來我往的模樣,倒是有了幾分課堂上活躍讨論的氛圍。曾經,我代過國語課,國語課除了辨析經典,也教學生寫作。
我才疏學淺,寫的文章,也鮮少登報,更何況,時間匆忙,沒來得及備課,隻能布置了當堂作文——
以某位大師的著作開頭,展開續寫,最終的成文,讓同學們彼此傳閱,選出其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