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風笑道,“孩兒早有安排,父親靜待佳音。”
韓侂胄拍拍他的肩膀,笑道,“好!”
三個月後,韓長風又收到來自北方草原的消息時,蒙金兩國已經開戰。蒙古國聯合西夏國,分兵兩路進攻金國。金國朝野震動,派出了四十萬大軍直逼北方,打算一戰全殲蒙古國和西夏的主力。
原來韓長風早已派人潛入草原,挑起草原各部的紛争。成吉思汗為了平衡各部利益,決定聯合西夏進攻金國,又派人送信到大宋朝廷結盟,以聯合滅金,形成三國共分金國的局面,約定事後平分金國,并承諾大宋收回“燕雲十六州”。
大宋朝廷收到蒙古國書,官家進取之心更為迫切,以為全面進攻金國的時機已到。隻是不少臣子認為,蒙金交戰,大宋可以隔岸觀火,适時入局,最後鹬蚌相争,漁翁得利。韓長風也傾向于蒙金大戰,大宋旁觀即可,不宜摻和其中,隻是官家這一次甚為堅決。為表心意,甚至下旨召回年近七十的辛棄疾回朝,令辛棄疾任鎮江府知州,鎮守前線。
韓侂胄見此,便隻得下定決心出兵北伐。開禧元年六月,宋朝兵馬分三路,直取金國要害之地。以陸遊為兵部尚書,任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撫使,嶽飛部将畢進之子畢再遇任副宣撫使,出兵唐州、鄧州,會兩淮兵取河南;以孟珙為淮南西路宣撫使,辛棄疾為副宣撫使,帶領水師出兵淮河沿線,占領泗州、楚州;以韓長風為四川宣撫使,信王吳璘之孫吳曦任副宣撫使,出兵漢中攻取陝西。
原本韓侂胄拟任殿前副都指揮使郭倪為淮南西路宣撫使。郭倪不僅是韓黨嫡系,且飽讀兵書,平日裡以諸葛亮自诩,拿着一把羽扇到處招搖,談論三國人物,滔滔不絕。韓侂胄給他配了副宣撫使辛棄疾,本想借重辛棄疾的聲望,給予郭倪支持。哪知郭倪本人才高自負,對辛棄疾這等經驗豐富的老将不僅不夠尊重,更覺得辛棄疾垂垂老矣,面露驕矜之色。辛棄疾本人隻是長歎數聲,其部下卻紛紛為主将鳴不平。
尚未出征便出現這等将帥不和的事宜,韓侂胄特意擺下宴席,勸和郭倪和辛棄疾二人。陸明月便在這時見到了郭倪,其人一幅誇誇其談的樣子,還以諸葛亮自诩,叫陸明月甚是看不慣,便設局令韓長風取出兩淮地區的沙盤,令郭倪和辛棄疾現場模拟比拼。比拼結局自然是不言而喻,辛棄疾三局三勝。郭倪不服,竟抽出寶劍要與辛棄疾比拼武藝,被陸明月一筷子扔過去,當的一聲寶劍應聲落地。郭倪擡頭望去,見一婦人的筷子都可以壓落自己的寶劍,頓時面色如土,冷汗涔涔。
待反應過來,郭倪迅速跪地,拜倒在韓侂胄面前,痛聲道,“相公恕罪!卑職無禮!”韓侂胄冷冷地瞥了一眼韓長風和陸明月,又看向郭倪,歎道,“罷了!此番出征還是另尋主将吧!郭倪你沖動了,看來還需在西山大營中多加曆練一番才是!”郭倪隻應道是。
陸明月驚訝地看向韓長風,正欲出聲,見辛棄疾悄然擺手,便忍了下來。酒宴過後,陸明月悄悄見過辛棄疾,問道辛公剛剛是何意。辛棄疾擺手笑道,“謝過娘子為老夫鳴不平,隻怕你此番得罪了韓相公!老夫是不是主将無所謂,但能收複河山,何必在乎官職。何況老夫确實年歲已大,韓相公不放心也是情理之中。娘子實不必為此違逆韓相公!”
陸明月脆聲吟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辛大人豪情實在令人折服!如此,明月在此祝願辛大人北伐順利,得遂平生之志!”見辛棄疾還有點擔心,又回頭笑道,“辛大人不必擔心,我乃韓家媳,公爹不會為此責怪于我。”
夜裡,韓長風從韓侂胄書房出來,韓侂胄果然未責備陸明月。陸明月笑着給韓長風揉揉肩,“多謝官人!今日辛苦啦!”
韓長風拉着她的手輕親了一口,無奈歎道,“你啊!你怎麼什麼都愛摻和呢?”
陸明月笑盈盈道,“那你喜不喜歡我摻和呢?”
韓長風以吻封緘,滿室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