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東山月皎皎 > 第16章 上元煙火

第16章 上元煙火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上元節。

宋府門上廊下皆挂了花燈,到處都是一片洋洋喜氣。

壽禧齋裡,宋老太太邊笑邊嗔怪:“明年才會試,怎麼書院今年竟開學這樣早。明天便趕着去,大老遠的路,倒真算是走百病了①。”

宋子星笑着回祖母:“新換的山長嚴格許多。不光開學早,趕着還有小考。能早些去溫書,孫兒心裡也踏實。”

徐夫人拿帕子掩着嘴笑:“這新山長促狹,一季給各家送回考評單子也就罷了,趕着年底又這麼着。”

宋老太太聽了這話,也笑:“有恨他的,也有愛他的。承恩伯可不就是,隻恨不能把自家小兒子送去。”

徐夫人看了眼宋子星:“要帶的東西都已收拾好了。你們要騎馬去,便去吧。早到幾天也好,隻是路上得小心些。我和駱家商量好了,等開春雪化了,再派人給你們送衣裳。”

宋子星點頭:“謝過母親。”

他新結識了位同窗好友,名喚駱傑。祖籍京城,家裡出過好幾位翰林。到了駱傑父親卻不愛讀書,隻愛研究些古炊名宴,在京裡開了個酒樓。

他自己如此,卻不許兒子再如是。不光把兒子送到了書院,還一月一信地督學。

駱傑其實也隻愛研究些古譜茶方。不敢頂撞父親,隻好勉力讀書。私下得了空,才尋些《古宴考》之類的書冊看。

書院裡有幾個書生,素日便愛取笑人。

有回散學早,駱傑得了閑,便在一旁看食譜。那幾人見着了便笑他:“君子遠庖廚。駱兄父親不愛翰墨愛庖廚,已為京中名聞,可謂油污翰墨。生子再如此,簡直自辱門楣。”

駱傑聞得此話,氣得咬牙切齒。腦子一時有些糊塗,未加辯駁。

宋子星與他座位相鄰,亦未回屋。見着此景,便替他出頭:“幾位恐于經義所解有誤,竟不聞顔回攫甑②,伊尹以鼎烹說湯③?”

《孟子》中亦有:“湯之于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

那幾人認得宋子星,知他于書院大比履居魁首。不敢再為難駱傑,勉強告了失禮,賠罪去了。

駱傑感念宋子星替自己出頭,悄悄下山買了許多點心塞給宋子星。

宋子星堅辭不受,卻看着一包蜜餞果子,出了片刻神:“早聽聞那幾人素愛彈壓旁人取樂。便是無事,也要生些是非。駱兄切莫放在心上。”

二人年底一同回京。

駱傑回家不久,便收拾了自家許多名點,親送到宋府。

宋府門房的人接了食盒拜貼進去。宋老太太看了,請駱傑進府說了好陣子話,才打發人仔細送回去,又親挑了許多東西回禮。

一來二去,兩家便相熟了。

因兒子難得回來,徐夫人特安排了全家一塊兒出門賞燈。

年年燈會皆于城西青龍坊舉辦,凡在此日,無論官家女眷,還是平民百姓,皆可出門賞燈。便是貴女,亦可不帶帷帽。

晚間,鳳箫笙笛,玉壺光轉,寶馬雕車④幾乎将整個街坊圍住。到處都是高紮的彩燈,行人手裡也拿着各式各樣的小燈。

人潮湧動,遠遠看着,幾乎像一條流動的燈河。

宋景明和兒子一塊兒扶了宋老太太和徐夫人下車。又一左一右地護着兩人。仆從們不遠不近地跟在後頭。

轉過一個街角,一隊踩着高跷的大頭娃娃迎面而來。路上行人向兩旁散去,等它們過了後,才沖着那隊伍末尾捧托盤的人,撒銀撒錢。

又轉過一個街角,有家鋪面,門面極寬,門口紮了八仙過海的走馬燈。旁邊搭了棚架,擺了許多手提小燈。

棚架邊圍了許多人。

一位挽着堕馬髻的青衣女子,侯在那人群之外。一位錦衣男子從人群裡擠出來,遞給她一盞兔子燈。

“哎呀,這個比猜燈謎赢的那個還好看。隻是人太多了,難為你去買。”

“你喜歡,便沒什麼難為。”

人流密集,并沒太多可供間隔的餘地。那二人幾乎站在宋家幾人跟前,說話亦并不避人。

宋府諸人皆看得有些臉紅。

宋老太太和徐夫人誰也沒說話,笑了笑,當作未聞,繼續前行。

街尾有間鋪子不太擠。宋子星買了盞蓮花燈送給母親,又買了盞壽桃燈送給祖母。

宋景明也給夫人買了支玉簪。一行人又逛了會,才回府。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