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我死遁後他瘋了 > 第2章 第二章

第2章 第二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至此,天下初安。

武帝病逝後,将皇位傳給了文帝姜甯。

文帝在位四十年,勵精圖治,遷都長安,廣開言路,減輕徭役,發展工農業,曾讓大燕達到空前絕後的繁榮,也是大燕百姓生活最幸福的四十年。

遺憾的是,由于文帝在位時間太長,他選定的繼承人仁宗僅在位兩年便去世了。

仁宗去世之後,大燕便開始了長達四年的内亂,為登帝位,仁宗的八個兒子一度鬥得血流成河。

第一次内亂耗時三個月、死了三個皇子才結束,仁宗嫡長子姜烈登上帝位,然隻在位一年零九個月便不幸病逝。

姜烈膝下隻有一個剛滿一歲的幼子,其母無權無勢地位卑微,幼子身弱無人可依,皇位自然落不到他頭上。

姜烈死後不足半月,此幼子與其母便命喪黃泉。

此後燕朝又是長達十八個月的内鬥,四王紛争,早已秘密結盟的五王姜城和七王姜愠留存到最後,二人為争皇位,假意相約喝酒談心,實則一人備下毒酒,一人暗中埋伏。

不想卻兩敗俱傷,五王姜城中毒而亡,七王姜愠身受重傷,命不久矣。

姜愠拖着病體登上帝位,曾想竭力留下子嗣,可惜不知是他不争氣還是他宮裡的美人不争氣,辛苦大半年卻顆粒無收,最終隻能伏在美人身上抱憾而亡。

姜長弗這個皇帝是撿漏的。

他的祖父乃是文宗胞弟,比文宗小十歲,從小志向便是做個遊手好閑的閑散王爺,長大後,文宗曾想讓其入朝曆練,不想前一日晚上剛跟他提了一嘴,第二天早上這位小王爺就背着包袱雲遊四海去了。

這一走就是五六年,等小王爺再回來,身邊已經有了農女媳婦兒,媳婦兒還懷了身孕。

文帝氣得差點拿玉玺砸小王爺,倒不是氣他娶農女,而是氣他娶妻生子這般大的事竟然都不曾寫封信知會他這個兄長。

可是氣歸氣,文帝到底還是疼愛這個從小看着長大的弟弟,第二天就派了太醫院裡最好的太醫和宮裡最好的穩婆去王府裡照顧弟弟的王妃。

不過這種兄友弟恭的悠閑日子并未持續多久。

王妃生下孩子後不習慣長安水土,也不喜歡長安城接二連三找上門的交際,于是在姜幼安祖父三歲時,小王爺便又向文帝辭去翰林院修書的閑差,帶着妻兒回了王妃的榮陽老家。

那次小王爺和文帝吵得有些厲害,離開之後竟當真十幾年不曾回過長安。

直到文帝病重,小王爺收到侄子來信才慌慌張張趕來長安,卻到底沒見到文帝最後一面。

無人知曉小王爺有沒有後悔過跟兄長怄氣,但世人皆知,小王爺回到榮陽後不到一年便撒手人寰。

小王爺去世,他無任何根基的兒子姜闵很快便被長安城勳貴遺忘。

誰料仁宗的八個兒子竟然在皇權之争中全都身亡,且未留下任何子嗣,這才有人一拍腦袋想起遠在榮陽種地的郡王姜闵。

但姜闵不想做皇帝,他的性子似他母親,自小便不愛長安城那些規矩與人情,于是在收到宮裡派人來接他們回長安時便悄悄帶着妻子跑路了,隻把一無所知的兒子姜文弗留在榮陽。

國不可一日無君,彼時大燕經曆四年内亂,不僅周邊屬國虎視眈眈,朝中手握兵權的大将軍們心思亦是蠢蠢欲動。

為穩大局,曆經四朝的顧相當機立斷将姜文弗帶回長安,又将幼女顧永薇嫁給姜文弗做皇後。

顧、葉兩家乃朝中文官清流之首,極有威望,且顧家次子鎮守西梁邊關,手握十萬大軍,沒有十足把握,别有野心之人隻能壓下在長安起兵的心思,以待後機。

當然,這後機他們等了十九年也沒等到。

隻是他們手裡的兵權,姜文弗也一直沒能收回來。

老顧相十五年前便壽終正寝,如今大燕的宰相乃是老顧相長子,顧永年。

顧永年繼承老顧相風骨,這些年亦為大燕殚精竭力,隻是那紛亂橫出的四年皇權之争早将大燕傷得滿目瘡痍。

與讓大燕百姓重建家園、安生立命相比,旁落在東興侯、鎮遠侯、常山王三人手中的兵權倒顯得沒那麼重要。

隻要能牽制他們三人不敢發兵反叛,于當年的姜文弗和顧永年而言,已然足矣。

如今十九年過去,大燕百姓的生活雖不能與文帝鼎盛時期相比,但總算有當年的七八成,姜文弗和顧永年也終于可以将收回兵權之事提上議程。

常山王乃異姓王,遠在慶州封地,顧永年年初已派學生前往慶州上任探其底細。

鎮遠侯蕭山三年前病逝,其嫡長子蕭無衍年少從軍在蕭家軍中頗有威望。

隻是當年武帝不曾放在眼裡的北地遊牧民族近年來卻頻繁挑釁大燕邊境,仁宗之後的四年内亂,他們竟奪去大燕三座城池。

如今三座城池收回兩座,蕭家的這位少年将軍仍在北地邊塞浴血奮戰,姜文弗和顧永年并不想擅動他。

所以他們第一個要對付的,正是明日要回長安的東興侯謝峥。

這些事,姜幼安身為太子,自然也知曉。

因此她此番遊學之行,除了父皇交待的事外,探查蕭無衍有沒有反叛之心亦是重中之重。

思及此,姜幼安落下車簾,沉聲吩咐葉晉:“改道,往北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