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浮川:“這茶真不錯!”
話音剛落,李小園和李澤便把小嬸一家帶回來了。
二嬸也跟進來,對着小嬸道:“既然你回來了,那今日便把家分了!”
李小園:“有什麼話不能好好說,爹娘還在呢。”
小嬸不緊不慢道:“我這次回來也是要把話說開的。秧秧外婆有個姓顧的鄰居,顧員外家裡正好有個還未及笄的女兒,這幾日準備請秧秧去府上教她識字讀書。我娘也年紀大了,我哥跟嫂嫂不能伴其左右,我們一家三口就先在縣上住下了。”
小嬸看着村長:“楊叔,至于這地嘛,我們就不打算要了,若是二嫂喜歡便都拿去。隻是這戶籍還得麻煩楊叔跑一趟縣衙了。”
楊浮川擺擺手:“小事小事。”
李小園:“那便更沒必要分家了。”
二嬸一聲譏笑。
“哎喲!你整日往趙秃子家跑,怎麼不想想家裡的活兒都是誰幹的呢?要是今日我不把村長請來,你怕是也回不來吧。既然今日晏秋在這兒,我們就把話說清楚。
“李小園,你願意伺候你爹娘你就自己伺候,沒人攔着你!我家小舟腿腳不好,也沒見你多有善心啊。我也不是那不懂事的人,爹娘年紀大了,這來回折騰也不是事兒,這個院子就留給你們一家三口了。我們一家人去另一條街的菜園子就行。至于這雞和豬,我們平分就是,一頭牛嘛,想來你也沒空養,耕地的時候我們借與你便是。若是李澤願意,我也把他當自己的孩子。
“這既然我們都走了,院子也空出來了,有的大善人想種什麼菜、想把糧食分給誰也都跟我們一家人沒關系了。這要真是把糧食都給别人了,自己吃不上飯,也别來找我。”
句句在理,字字誅心。
一陣沉默後,晏秋開口:“楊爺爺,小嬸,既然要去更改戶籍,我也想一同前去,畢竟成年子女皆可自立門戶。”
李晏秋突然冒出這樣的想法:小姨一向厭惡李家的每一個人,這樣下次再見的時候可以讓自己和小姨的戶籍在一張紙上,說不定小姨就能留在潦水村了!
楊浮川從椅子上站起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小園慌了:“李晏秋,你這是什麼意思?”
二嬸:“哦呦呦!連名帶姓地喊,這時候知道晏秋姓李啦?”
小嬸怕李晏秋是聽了張郁的什麼話:“晏秋,若是隻同我們一起前去,小嬸自是願意開心的,若是你想自己一個戶籍,可要想好呀。當然這也不是什麼天大的事,可畢竟獨立出去容易,再合回來可就費勁了。”
李晏秋覺得等自己問過小姨的意思也不急,先了解一下流程總歸沒有壞處:“閑來無事,好奇罷了。”
楊浮川:“晏秋這樣做自是有她的道理,跟着也無妨,等日後我腿腳不便了,這些大大小小的事還隻能指望晏秋呢!你說是吧,李哥哥?”
李貞看着李晏秋:“你長大了,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吧,隻是别忘了自己姓李。”
楊浮川:“你這是同意兩個孩子的事啦?”
張郁自是開心:“謝謝爺爺!”
楊浮川:“哎呀,雙喜盈門不是!明日我便和小樓一家去縣衙,晏秋你也來,今日我就先回去繼續把午飯吃完!”
李晏秋走在右邊:“明日我同小嬸去縣衙,大概得晚上才能回來了……”
張郁停住了腳步:“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