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弘稷準了福順公公的請求,任命小曹太監為新任大内總管,取代福順公公的位置。任命彩瑩為貼身女官,繼續随侍左右。
有人舉報彩瑩是皇後派來的暗探,結果彩瑩絲毫不受影響,反而是舉報人靜悄悄消失在宮中。因為此人是先帝某位嫔妃的眼線,想借舉報的功勞取而代之。
這件事給慕容弘稷提了醒,是時候清理宮中錯綜複雜的各路眼線,他可不想像父皇一樣,飯都吃不踏實。
那段時間整個皇宮人人自危,每天都有大批宮女太監莫名失蹤。各宮娘娘也膽戰心驚不敢出門,生怕招慕容弘稷的眼被清算。在高壓政策下,就連貴妃娘娘和弘玥公主都表現的異常乖巧。
舉辦登基大典後,慕容弘稷做了很多事。第一件事,處理掉參與叛亂的逆賊。那幾天午門外天天砍人,砍頭的刀都換了好幾輪,老百姓都看膩了。
第二件事,迎娶皇後,賜帝師天下師稱号,受天下讀書人敬仰。
第三件事,為甯老将軍平反,證據和事實都不重要,慕容弘稷隻要結果。
第四件事,大赦天下,開恩科免稅免徭役。大赦天下,慕容弘稷卻拒絕釋放罪犯,堅持用罪犯替代徭役。誰都别想在監獄吃白飯,興修水利,疏通河道,全都出去幹活贖罪。
衆位大臣發現新帝并不是什麼都不懂的懦弱小白兔,新帝雖然在朝堂上很少表态,卻是說一不二的霸道性子。但凡新帝做了決定,不容許任何人質疑,甚至不聽勸谏。
大臣們和新帝進入單方面試探暧昧期,努力摸索新帝的脾氣。越來越多的大臣登門拜訪老帝師,就為了打聽他這位學生的脾性。老帝師隻是陪客人聊天喝茶,他也很無奈,因為他也是剛知道這位學生的真性情,也在觀察摸索中。
新帝和先帝的脾氣非常像,隻是先帝迫于右相的壓力,不得不一直僞裝謙和仁善。新帝卻沒有這層顧慮,沒人能威脅到他的帝位,不需要再僞裝懦弱無能,表現的非常強勢。剛即位就表現出了帝王冷酷無情殺伐果決的一面,讓人膽寒。
老帝師最近常想,新帝連不會寫字都是裝出來的。這些心機謀算可沒人教他,純粹自學成才。也不知把孫女嫁給新帝是福是禍,要知道先帝的寵妃和皇後可都沒有好下場。
時間就在彼此小心翼翼中相安無事的過了幾個月,直到有人發現京中官員意外頻發,已經沒了好幾位。
不知情的官員隻覺得,這麼密集的醉酒落水、突發疾病,好像有點奇怪。知情者看到死亡名單,瞬間汗毛倒豎。這些人都是十年前和右相走的比較近的,集中在各個世家中,有些已經緻仕回家含饴弄孫。這不會是頂上那位在暗中清算吧!
不好的流言越傳越兇,朝中人人自危,特别是參與過當年事的官員,生怕哪天自己的名字也出現在死亡名單上。大家不得不再次聯系起來,還沒讨論出個應對章程,先被衛弘找上門,死的更快。
發展到後來,這些人并非意外已經不再是秘密,所有人都膽戰心驚,朝堂氣氛異常壓抑。迫不得已,老帝師主動找到新帝,勸他停手。
師生二人邊下棋邊聊天,老帝師說:“陛下知道近日京中官員意外頻發之事嗎?”
慕容弘稷落下一子:“朕的愛卿們最近好像比較倒黴。”
老帝師:“三月内共九人發生意外,十二人突發惡疾,臣以為足夠了。”
慕容弘稷:“朕也希望衆位愛卿能健康長壽,繼續為國效力。隻可惜生老病死并不受人力左右,朕也很遺憾。”
老帝師:“新帝登基朝堂動蕩,殺孽太重恐有損國運,還望陛下三思。”
慕容弘稷看向對面老帝師:“殺孽太重是在說朕麼?”
老帝師迎着慕容弘稷的視線:“當年事已經過去太久,禍首業已伏誅,還請陛下放下執念,莫要繼續追究。”
慕容弘稷:“老師您對當年事知道多少?”
老帝師:“老臣隻知道,您繼續不依不饒,隻會逼迫各個世家大族聯手與您對抗,後果不堪設想。”
慕容弘稷身體前傾,直勾勾看着老帝師:“他們都有參與?”
老帝師:“當年甯老将軍是所有文臣的心腹大患,特别是在陛下您出生以後,威脅更甚往昔。老臣懇請陛下以社稷為重,萬不可與天下世族為敵,恐生刀兵之禍啊!”
慕容弘稷捏緊拳頭,狠厲的看着眼前老人,将一把棋子緩慢灑在棋盤上,沉聲說:“朕累了,老師請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