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天上掉下個林姐姐 > 第50章 初見

第50章 初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黛玉笑了:”巧了,我也這麼覺得,世人都誇李義山的詩精緻,在我看來,過于精緻,反顯得匠氣了。偏《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衮》這一詩,也很過于講究用字,偏這一句,如實寫景,純樸自然。之前還不覺得,如今聽大皇子這一改,的确是殘字更妙些——留得殘荷聽雨聲,秋天的荷塘裡,花早開罷了,蓮蓬也結過了,剩下的不過是殘荷。“

二人倒借此聊起詩詞來,頗有些知音相遇恨晚。

其實秦潤對于詩詞研究不多,不過他心胸廣闊,雖并不在詩詞上下功夫,但書的着實多,且史與鑒都更是由大儒來教導,詩也好,詞也好,多是反應詩人當下的心情,不管是所見到的景緻,還是遭遇的情況,立意更大些的,則是天下、江山、百姓,故而若是論詩,倒也不必真的要會寫詩。

借由李義山,說到王維、杜甫、陸遊等人,說了不少,如今的黛玉不是寄人籬下的孤女,她生性本就通通,加上受林雲與長公主的潛移默化,就更通達了。又曾與林如海談論眼下福建官場之事,對于江山社稷、百姓生活的息息相關,也更了解,還特意向家裡這些奴仆了解市井小民的生活,再談到憂國憂民的這些詩作,看法便大不一樣。如今再說到陸遊、杜甫等人,倒是有另一番見解。

秦潤不料一個閨閣中的姑娘,能有這般廣闊的心胸與見解,倒是十分佩服,又帶着幾分欣賞:“姑娘說的很是。若是官場中人,人人都如林大人這般,這天下早就太平,百姓的生活,不說衣食無憂,至少不至于一有天災,便會釀成人禍。”

不免讓黛玉想起父親說的私鹽一事的影響,感歎:“是啊。旁的不說,以前父親主江淮兩地鹽政,我曾聽父親說過,即便他想方設法,盡量使鹽引發放的公平些,平抑鹽價,可還是私鹽之事難了,私鹽一泛濫,窮苦人家就越發吃不上精鹽。粗鹽倒是便宜一些,可吃了粗鹽,便容易患病,之後就越發艱難,醫病更貴。如此一來,便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五分歎息,五分憂愁。

秦潤隻覺得心尖子也跟着顫了一回,不過他打小被太子也就是忠肅王親自教養,十分穩得住,說:“林二姑娘有此憐憫天下人的心,十分難得。許多富貴人家,并不把窮人的命當一回事,喊打喊殺,也不在少數。”

這話不過是一時之感,卻不免勾起黛玉曾聽聞過的舊事,想起薛家人上京的緣故——當年她雖年紀小,可也聽得分明,薛蟠在金陵打死了人,連官司都未判下來,薛家一家子卻進了京,光明正大地借住在她外祖母府上——梨香院還是她外祖父晚看休養的地方。

要是外祖父知道了,不知會氣成何樣。

林雲看她的神情,略一想,便知道是怎麼回事,笑着說:“大皇子說的很是。我外祖母府上,借住着一戶人家,外祖母十分不喜,可偏兩家往上數,又都是老親,這家人當初說借住,外祖母以為住個三五月,好方便修葺自己家的宅子,不想這一住,卻是好幾年,也不提搬走。外祖母又死要面子活受罪,外祖母不喜那戶人家,可不就是因為他們家裡對打殺了人都不當回事。”

秦潤聽了,愣了一下,也就知道她說的是誰了。笑道:“這事,我大概也聽過一耳朵,那借住榮國府的人家是誰,我也知道。隻要不是史老太君家包庇,他們家犯了什麼事,與榮國府也并無關系。幾輩子的老親,人家要借住,确實也不好趕人。不過,要是榮國府幫着脫罪,那就不好說了。”

黛玉不料林雲會這麼大膽地将薛家人的事情道出,更想不到,秦潤這位皇子居然這樣直白地将事情拿來細說,薛家人如何脫罪的,她也聽了一耳朵,王子騰去了信,那位曾教過她的賈先生當了知府,倒是好本事,居然就幫薛蟠脫了罪。

如此說來,倒與她外祖母府上關系不大。若是有朝一日,朝廷能徹查此事,王家是脫不了幹系的。

黛玉:“包庇之人,确實該一并嚴處。否則,這天下的平頭百姓,哪有活路。”

秦潤點頭:“林二姑娘說的很是。我也這麼覺得。隻可惜,如今一時半會,到還真無暇去辦這些事情。不過,多行不義,必自斃。這些事情,或早或晚,也不過三五年的功夫,朝廷總是要查的。律法之事,既已定下,自然一切都要照律法來辦。若是久不依法治國、治案、治人,必定要生亂子。”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