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抄家?”
“說是伯府二老爺在江南做官時草菅人命,貪污巨款。”
阿桃問一句常平安答一句。
找男人打聽消息最沒勁兒,他是不會全須全尾說一遍的,還不如明天去街裡聽人家怎麼說,隻見常平安隻是帶個路,人并沒有什麼事兒,阿桃也不多問了。
常平安這一路可悄麼說了不少伯府壞話,阿桃先時在那兒遭了不少罪,橫豎伯府都要倒黴了,常平安樂得添把火。
“外頭那小子是誰?”常平安問的是阿福,他心裡有些好奇,那小子年紀不大,看着面生。
阿桃又将他不在時發生的事兒同他說了一遍,阿福正在院裡洗豬腸,咧嘴沖常平安笑了笑。
方才二人話他都聽見了,心裡更是感激阿桃,否則這回抄家,他隻怕也要倒黴呢。
離開前說端陽節前回來,正正好好端陽節真回來了。
門口插了艾草菖蒲,又撒了雄黃。粽葉早就備好了,已經煮過洗刷幹淨,阿桃叫常平安去将山窪裡趙媽媽接回來,晚上吃粽子過節。
鹹鴨蛋腌了幾壇子,剝開取蛋黃,又切了鹹肉,兩樣鹹餡兒。甜餡兒也包了,蜜豆磨了沙,另一樣是蜜棗餡兒。
她手快,等人接回來,已經一串接一串上鍋蒸起來了,今兒粽子包的多,鄰裡一樣口味送了一個,阿桃出去送粽子的功夫也有人送粽子上門,阿福都道過謝接下來,又記下是哪家哪戶,等阿桃回來給她說一聲。
等鄰裡之間送來送去送完,趁勁兒打了一鍋雜菜湯解膩,湯才盛上,常平安就帶着宋媽媽回來了,晚上就吃粽子就雜菜湯。
因阿福如今占了隔間,常平安夜裡不好留宿,加上許久沒回家,家裡事兒也要規整規整,阿桃給他撿了大半粽子叫帶回去,夠他吃個兩天的,餓了就蒸上一串。
将人送到院外,常平安摸了摸她頭上的珠钗,“好看……”
阿桃将人推到車邊立即背過身,摸了摸發髻上的簪,又摸了摸滾燙的耳朵,轉身回院,隻留下半句話,
“時候不早了,你先回去吧——”
南市攤位在杏花街,繞過巷子就到了。
位置确實好,阿福人雖老實,可他肯學,阿桃教了他幾日開始試水隻搬去一些,這兩天習慣了備的就多了些,除了剩些鹵幹子跟鹵蛋回來,其他的盡數都能賣光了。
阿桃也說定,一月,賣出二十貫便給三百文,三十貫便給五百文,阿福于是愈發卯足了勁兒。
永安伯府的白布還沒卸下,門口就被貼了封條,風言風語不斷,過了三日街上才傳出來阿桃認為勉強真實完整的故事版本。
官差本是來抄家,隻是因那位巡查大人同老夫人有舊,見老夫人死的蹊跷便命人來查,這一查卻查出來老夫人是中了毒,身邊大丫鬟一個死了,一個被賣了,連冤屈都沒人知道,若非這位大人嚴謹,這事兒還真天衣無縫。
阿桃聽見心裡一驚,立即想到秋棠,她性子憨直剛烈,想是跟着老太太去了,至于春香,大夫人看她不慣,自然是賣到外頭去了。
想到先前在伯府,秋棠幫過她,歎了口氣,夜裡對着伯府方向又給老太太和秋棠燒了紙錢。
小人物活着不易,這些烏七八糟的事兒過個耳朵,也不能怎麼樣,自個兒日子先顧好再說。
兩個攤子一齊擺,一月下來對過賬,阿桃都有些心驚,上月竟足足賺了四十八貫錢,抛開本錢也有四十貫,這一來倆月就能将五十兩銀子還給常平安了,到年底說不定就能先盤個小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