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媽媽一語成谶。
端陽節這天,城外駐紮的兵士護送一夥官差進城,這一群人浩浩蕩蕩從中大街過,客人皆擡頭看熱鬧,阿桃正來送鹵貨,自然也好奇地跟着擡頭。
卻見常平安混在其中,常平安路過攤位時還回頭看了一眼,兩人瞬間對上視線。
這一夥官差去的不是旁的地方,正是永安伯府。
今兒這番大熱鬧引出來不少人,官差一走,許多人便湧到中大街來打聽,又聞到阿桃攤上鹵味香噴噴的,嘴裡也饞,半上午這鹵味就賣了一幹二淨,連鹵湯都叫人求去拌面吃。
想到混在那些官差兵士之中的常平安,阿桃心猶不安,直等半下午人回來,這才準備細問發生了什麼事情。
常平安不等她開口,便先遞過來一根金簪,鑲的是碧綠的翡翠,款式雖簡單,不過單看着兩樣加起來都要值不少銀子,阿桃愣了半晌沒接過來。
“一眼看中了,覺得跟你相配,就買下了。”常平安臊紅了耳朵,簪子往阿桃跟前遞了遞。
阿桃看着又覺得有些好笑,收下順手簪到頭上,常平安看着又傻笑了一聲,這才回竈下燒火,被他一打岔,險忘了要問了事兒。
這會兒阿桃才問起來。
卻原來這一路常平安先跟着商隊趕路到了府城,在府城打聽了好幾日才打聽到當初那牙婆在哪,萬幸這牙婆正在家中尚未出遠門,要出了門隻怕幾月都不回來一趟的。
那牙婆開始聽他說,自然是半點都記不起來了,甚至連他的話都懶得聽,這些年來找她要人的海了去了,個個都要人,她這買賣還做不做了。
常平安固執,坐在門口候了一天一夜,牙婆勉強松了口,到後來收了他一兩銀子,又聽他細說了相貌跟觀南縣山窪莊,這才記起那個漂亮的女娃娃。
牙婆說半路将阿妹賣給另一個人牙子了,那夥人是要帶那一群丫頭小子進京賣到大戶人家去,常平安聞言半邊身子都軟了,山高路遠,即便快馬加鞭也要小兩個月功夫,府城就是他這輩子去的最遠的地方了,遑論進京。
常平安在城内又守了幾天,等阿桃給他帶了餅子都吃完了,這才趕路回來。
路上碰到這夥官差被山匪劫掠,上前幫了一把,這夥人還以為他是同謀,差點将他也殺了,幸而說清楚了。
領頭的大人問他要什麼,常平安問他們是不是從京城來的,人家說是的。
有這一份大恩在,人家多是要官要銀,唯獨常平安,求人幫他找阿妹。
阿妹叫寶妞,眼角有顆紅痣,笑起來有個梨渦。
常平安十年來都不敢忘,生怕将人忘了就再找不着了。
那位統領大人應了,說回去一定幫他查,常平安這才不言不語跟在這些人後頭回了觀南。
“既已打聽到了消息,總有再見面的一天,若那位大人貴人忘事,到年下得了閑,我同你一道去京裡尋人。”
阿桃這一番話,叫常平安懸着的心安穩不少。
“這些官差過來所為何事?”風言風語傳了一下午,阿桃也有些好奇。
“抄家。”
常平安一句話險些驚掉了阿桃下巴,“抄誰家??”
“永安伯府。”